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国家与国家以及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发紧密,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长久以来我国经济在空间上呈阶梯状不均衡发展,西部地区城市之间的空间经济联系较弱,不利于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及资源的优化配置。深化滇西地区各州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协作,促进区域内各州市间的优化互补,是滇西地区城市整体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选取滇西地区七个州市为研究对象,具体包括大理、丽江、保山、临沧、怒江、迪庆和德宏,依据所构建的中心职能指数模型、交通可达性指数模型、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和经济区位度模型,基于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年4个时间截面的动态数据,从中心城市等级划分、中心城市可达性分析、经济联系强度和方向的时间序列演变以及经济联系空间演化等多个角度对滇西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的时空变化进行测度分析。最后从加强核心城市建设、培育新的增长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调控滇西地区城市竞争关系等方面对滇西地区各州市经济联系的加强提出对策建议。基于研究本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大理的空间核心支配地位相对突出。大理对滇西地区其他城市的隶属度均较高,说明其对区域内城市吸引力较大,具有较高的空间支配地位。在滇西7个城市中,大理对丽江、保山、临沧等城市具有较大的城市作用强度,这主要与空间距离紧邻,城市规模和总体经济实力较强有密切关系。②滇西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辐射和集聚能力较弱。大理作为滇西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整个滇西区域的经济辐射范围不够广,作为拉动滇西地区经济增长的核心作用仍有待提高,加快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道路通达性,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③交通运输条件在滇西地区城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域内重要公路、铁路干线走向与区域内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方向基本一致,并且距离越远空间经济联系约小,反之则越大,由此可见距离衰减规律在滇西地区城市空间经济联系上同样适用,而伴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滇西地区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也将会越来越紧密。④区域内城市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边缘城市之间联系较弱。滇西地区经济联系的发育程度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东部地区开始向网络化结构发育,而西部地区处于由极核式点状结构向轴线发育阶段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