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进入上世纪五十年代后,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初现。与此同时,译论的研究范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者从最初的语符转换的探讨向充分考虑文化因素方向转变。各国家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也越来越关注最能体现本民族特征的文化现象,并努力使其成为民族特性的标示。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体现。其中,文化负载词,是一个民族词汇系统中最直接最敏感地反应这该民族的文化个性特性,在近些年的学术研究中成为热点,究其原因,是国际大背景在学术领域内的体现。学术界对于文化负载词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但所有的定义都肯定其构成成分——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即每个文化负载词都是两者的结合。尤金·奈达认为,翻译的服务对象是译文的读者,评价译文质量的优劣,必须关注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同时必须对这种翻译与原文读者对原文可能产生的反应进行对比,看两者的反应是否一致。由于东西方世界文化差异巨大,将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翻译出来,对任何一位译者都不是一件易事。本报告以BBC新闻为素材,着重分析对文化负载词的识别、理解、翻译的过程,将理论基础和自身实践相结合,最终得出了一定的启示,对于后人研究BBC新闻翻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