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话含义这一概念首先是由美国哲学家格莱斯提出的,同时,作为语用学的一个核心内容,它在言语交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自“会话含义理论”问世以来,已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纷纷尝试对这一理论进行了不同角度的阐释与发展。作为会话含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合作原则不仅是规范交际话语的基本准则,体现了交际话语的最本质的元要求”,更重要的是,格莱斯对这些准则进行了辩证的阐释:他认为人们既会为了合作而严格地执行这些要求,有时为了合作而有意识的背离这些要求,此时,说话者会通过会话含义来表达真实想法,而听者则需通过推测来识别说话者的真正意图。在说话者始终遵守合作原则的基础上,听话者所做出推断就被格莱斯称为会话含义。然而会话含义理论虽然说明了会话含义的产生,却没有解释人们违反合作原则的原因。针对这一问题,布朗与列文森提出了礼貌理论以弥补会话含义理论的不足。本篇论文回顾了十九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语用学理论分析《尼罗河惨案》中对话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本文对克里斯蒂的代表作《尼罗河惨案》中的28例对话进行了会话含义的分析。其中,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解释了会话含义的产生,即违背合作原则及其会话准则,利用间接的表达方式导致会话含义的产生。而布朗及莱文森的礼貌原则则阐释了人们为什么要在交际过程中违反合作原则并采取种种礼貌策略来间接表达交际意图。根据布朗和莱文森的研究,礼貌策略可以分为直接性礼貌策略和间接性礼貌策略,而直接性礼貌策略又可以被划分为正面礼貌策略和负面礼貌策略。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一理论,本篇论文对上述四个方面都进行了介绍,但是对采用间接礼貌策略所产生的会话含义给予了格外关注,对小说中的角色违反特定合作原则,从而间接完成了面子威胁行为的对话也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因此,面子威胁行为虽然牺牲了合作原则,但确实对布朗及莱文森的礼貌原则的一种维护。布朗及列文森将其归纳总结的礼貌策略根据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关系及方式原则进行了分类。在上述两个原则的指导之下,论文分别从公开实行面子威胁行为、采用积极和消极礼貌策略执行面子威胁行为,以及采用间接策略三方面对小说中的28例对话进行了分类,并根据其违反的合作原则及采用的礼貌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中公开的,或采用积极及消极策略完成的面子威胁行为重点刻画出了人物个性,展示了他们的价值观及人物关系,从而形成了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而对间接策略的研究除有上述功能之外,更揭示了会话含义的多种产生方式。说话人也在遵循礼貌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种种间接礼貌策略完成了面子威胁行为,表达了自己的真实交际意图。通过听者置换、过度类化、模糊等间接礼貌策略的运用,克里斯蒂将线索及悬念都巧妙的藏入对话中。同时,这也向我们揭示了克里斯蒂操纵线索从而“欺骗”读者的写作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理解对话背后的含义并欣赏作者的语言风格。因此可以证明,将语用学理论应用于文学作品,尤其是侦探文学是切实可行且具有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