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夸克模型中,强子由一对正反夸克或三个夸克组成;而描述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量子色动力学(QCD)——预言胶球、混杂态和多夸克态这些新型强子的存在。因此在实验上寻找新型强子对检验和发展QCD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许多高能物理实验的重要物理目标之一。北京谱仪Ⅲ (BESⅢ)的工作能区在2 GeV至4.6 GeV,为τ-粲能区物理的详细研究提供了条件和机遇。J/ψ衰变一直被认为是寻找和研究新型强子的理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夸克模型中,强子由一对正反夸克或三个夸克组成;而描述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量子色动力学(QCD)——预言胶球、混杂态和多夸克态这些新型强子的存在。因此在实验上寻找新型强子对检验和发展QCD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许多高能物理实验的重要物理目标之一。北京谱仪Ⅲ (BESⅢ)的工作能区在2 GeV至4.6 GeV,为τ-粲能区物理的详细研究提供了条件和机遇。J/ψ衰变一直被认为是寻找和研究新型强子的理想场所。利用BESⅢ实验采集的世界上最大的J/ψ数据样本,本论文开展了J/ψ衰变中新型强子的寻找和研究,并对轻介子η’衰变作了深入的研究。首先,本文利用BESⅢ采集的1.31×109个J/ψ事例,在J/ψ→γ3(π+π-)过程中确认了X(1840)的存在;同时,首次在3(π-+π-)不变质量谱上pp质量阈附近观测到了显著的“快速下降”形状,并采用了两种参数化方式对3(π+π-)不变质量谱进行拟合。第一种方案采用Flatte形式描述X(1840)的谱形,拟合给出g2pp/g02=3.68±0.57(stat.);gpp2/g02代表X(1840)衰变中pp衰变道的耦合强度和其它衰变道耦合强度之和的比值,说明X(1840)和pp衰变道有很强的耦合。第二种方案采用相干涉的Breit-Wigner函数描述X(1840)的谱形,拟合给出X(1840)的质量为M=1821.0±5.1±4.9 MeV/c2,宽度为Γ =71.1±12.0±13.9 MeV,级联衰变分支比为B(J/ψ→γX)·B(X→ 3(π+π-))=(1.29±0.09±0.22)×10-5;与X(1840)发生干涉的共振态的质量、宽度、分支比分别为M = 1877.3±3.4±3.0 MeV/c2,Γ = 33.4±7.3±4.5 MeV, B(J/ψ→γX)·13(X→3(π+π-)) = (0.76±0.05±0.14)×10-5,其统计显著性大于3σ。这两种方案都能合理地描述不对称的3(π+π-)不变质量谱,且以大于3σ的统计显著性观测到X(1840)和pp质量阈存在关联的迹象,这说明可能存在一个与质子-反质子耦合很强的粒子。其次,利用BESⅢ采集的1.31×109个J/ψ事例,对η’→γπ+π-的衰变机制进行研究。分别采用模型依赖和模型无关的两种参数化方式描述π+π-不变质量谱:模型依赖的研究表明仅考虑ρ(770)共振态的贡献或ρ(770)与ω两者的贡献,均不能描述实验数据。引入ρ(1450)共振态或者box anomaly的贡献后,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数据。但由于二者在η’衰变中的分布非常相似,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定额外的贡献是完全来自p(1450)或box anomaly.模型依赖拟合测得的ρ(770)共振态的质量、宽度与Crystal Barrel实验组的结果一致。本论文还对η’衰变到γρ(770)的分支比和η’通过ω、ρ(1450)(box anomaly)衰变到γπ+π-的级联分支比进行了测量,其中ρ(1450)(box anomaly)的级联分支比的测量为世界上的首次测量。模型无关的研究表明在认为η’→βπ+π-过程为P波贡献主导下,P波函数的二次展开项及ω贡献的引入都是必须的,ω信号的统计显著性大于34σ。最后,利用BESIII于2009年采集的2.25×108个J/ψ事例,对J/ψ→γη’,η’→π+π-l+l-(l=e,μ)衰变过程进行了研究。在π+π-e+3不变质量谱上观测到一个清楚的η’信号,通过质量谱的拟合和详细的系统误差分析,我们测量了其衰变分支比为召(η’→π+π-e+3-)=(2.11±0.12±0.14)×10-3。该测量结果与理论预言值吻合得很好,同时也与CLEO实验组的测量结果在误差内一致,且测量精度得到显著提高。而在π+π-μ+μ-不变质量谱上没有观测到明显的η’信号,因此给出了分支比上限B(η’→π+π-μ+μ-)在90%的置信水平上小于2.9×10-5。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及意义肺癌是国内外发病率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据美国最新估算,美国2020年新发肺癌病例将达228820人,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2.67%,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将会持续升高,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总量的80%~85%,以肺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opacity,GGO)和孤立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及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在儿童原发性线粒体病诊断中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至2017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原发性线粒体病患儿、非线粒体病的神经肌肉疾病患儿及健康体检儿童的临床资料及血液标
目的:探讨儿童动脉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及脑电图特点。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217例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17例患儿,男孩114例(52.5%)、女孩103例(47.5%)。年龄3.5(1.1-7.0)岁,年龄范围30天~16岁,95.4%在13岁前发病,发病高峰为婴幼儿期。发病到就诊时间2.
背景:对于小儿急性阑尾炎,快速准确的诊断是具有挑战性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基于小儿急性阑尾炎症状持续的时间,探索炎性标志物对于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和预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严重程度是否有用。方法:收集2011年11月10日到2019年11月15日收治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阑尾切除术同时在入院后极短的时间内行血液学检查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术中发现及术后病检结果,所有患儿被分为两组:非复杂性和复杂性阑尾
目的:乳酸杆菌辅助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作用尚存争议,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乳酸杆菌辅助疗法对儿童Hp根除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6月。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CI)表示。合并计算根除率及
目的:分析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我国儿童抗NMDAR脑炎的特点;分析影响儿童抗NMDAR脑炎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指导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改善患儿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173例抗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索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危险因素及生存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间肾内科住院的CKD5期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基础疾病、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通过调阅住院电子
目的:研究术前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PR)对食管鳞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184例在我院已完成食管鳞癌(ESCC)根治术的患者,收集术前FPR值及临床资料,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FPR最佳临界值,并采用X~2检验分析其低值组和高值组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FPR值是否为患者预后相关因素中的独立危险因
第一部分老年认知障碍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背景:近年来,人们对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越来越感兴趣。然而,营养状况是否与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增加有关仍有不确定性。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人群认知障碍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本横断面研究纳入了2365名60岁以上老人,采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简化版(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Short Form,MNA-SF
目的探讨左回旋支闭塞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提高对左回旋支(LCX)病变所致急性心肌梗死的警觉,早期采取合理应对措施,改善预后。方法连续收集从2016年1月到2020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经纳入和排除标准,入组患者162例,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并证实其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根据罪犯血管分为左回旋支组、右冠状动脉(RCA)组。比较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