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疟疾疫苗PfCP-2.9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特性分析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hn75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疟疾目前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由于疟原虫抗药性以及蚊媒抗杀虫剂的抗性产生和迅速扩散,使疟疾防治面临严重困难。因此,研制有效的疟疾疫苗已成为疟疾防治的重要替代途径。 在疟原虫复杂的生活史中,只有红内期原虫是致病的阶段,因此红内期疫苗的研究备受关注。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Merozoite Surface Protein 1,MSP-1)C末端19KD片段(MSP1-19)和裂殖子顶端膜抗原1(AMA-1)是目前很有希望的红内期亚单位疫苗。我们实验室已经成功构建了由MSP1-19和AMA-1的Ⅲ亚区[AMA-1(Ⅲ)]通过接点序列连接而成的融合蛋白PfCP-2.9,该疫苗已获准进入临床试验,现已完成Ⅰ期临床试验。实验表明:该蛋白具有比其单个组分MSP1-19和AMA-1(Ⅲ)更强的免疫原性,抗体滴度分别提高10倍和18倍。动物免疫血清在15%浓度时能完全抑制疟原虫生长,而单个组分免疫血清在此浓度时没有任何抑制作用。此外,现场疟疾病人血清与融合蛋白的免疫反应性远强于与单组分抗原的反应性。这些结果表明MSP1-19和AMA-1(Ⅲ)融合后已明显增强其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及体外抑制效率。 为探讨PfCP-2.9融合抗原的免疫原性及抑制疟原虫生长效力提高的内在原因,我们制备了一系列抗PfCP-2.9重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测定,目的在于寻找并发现可能存在于PfCP-2.9融合蛋白中的抑制性表位以及因两个抗原成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新表位,通过对其功能与特性的分析,试图阐明PfCP-2.9疫苗效力增强的内在原因,为融合抗原疫苗的设计和完善提供依据和见解。 本研究以PfCP-2.9重组蛋白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O融合,经过ELISA筛选和亚克隆培养共获得20株抗PfCP-2.9的特异性单抗。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20株单抗均能与PfCP-2.9特异性反应。为测定这些单抗的特异性,我们制备了MSP1-19和AMA-1(Ⅲ)重组蛋白以及28肽连接区合成肽。特异性识别反应的结果可将20株单抗分为三类:一类是识别PfCP-2.9和MSP1-19抗原;二类是识别PfCP-2.9和AMA-1(Ⅲ);三类是只识别PfCP-2.9抗原,没有发现识别连接区蛋白的单抗。在20株单抗中共有11
其他文献
<正>何谓"社区共享经济"?据笔者多年的物业管理经验,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解释,即社区共享经济=物业社区+价值观+服务内容。简言之,构筑所属社区的核心内容(价值信仰),尽量让连接
绵羊肺腺瘤病(sheep pulmonary adenomatosis ,SPA)是由β-反转录病毒属,绵羊肺腺瘤病病毒(jaagsiekte sheep retrovirus,JSRV)引起的一种肺肿瘤性疾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
以新疆吉木萨尔油页岩干馏废渣为原料,采用碱熔融水热法合成沸石,并用于吸附模拟废水中的Cu^2+.结果表明,用油页岩渣合成的沸石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u^2+,去除率高达95.3%.
本文在国内外首次制备出了分别针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和稻田多种弹尾虫Collembola复合种群的单克隆抗体,并应用褐飞虱、弹尾虫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单克隆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AI)是由A型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于1878年首次在意大利爆发。本病可引起病禽头部水肿、鸡冠和腿部发绀、呼吸困
探讨Tcl/Tk的基本原理,分析Tk在构建图形界面、与操作事件绑定以及实现事件响应等主要方面的功能,介绍用Tcl/Tk开发Linux下图形应用的环境要求以及脚本形成的方法和步骤.
简要介绍了环糊精、人体皮肤结构及化妆品透皮吸收过程,重点阐述了环糊精包合作用对化妆品祛痘能力、美白能力、抗衰老能力、抗敏能力、抑菌效果及消除不良气味等性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