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活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具有特殊地位,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银行则是重中之重。近年来银行从业人员犯罪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所谓银行从业人员犯罪,是指其内部人员违背银行管理法规及相关规定,危害国家相关管理制度,造成一定的严重后果。由于银行是重要的信用中介,其内部人员的犯罪对于金融秩序的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引发了人们对自己经济安全的担忧。因此,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这一类新兴的白领犯罪行为,纷纷立法对其进行规制。本文试图对我国银行从业人员犯罪进行研究,通过引入紧张理论,试图分析我国银行人员犯罪的原因,以期对于银行从业人员的犯罪预防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概述,该部分对银行从业人员以及银行从业人员犯罪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犯罪。同时,重点对银行从业人员犯罪的特征从犯罪人方面、犯罪手段方面、被害性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二部分是阐述紧张理论。该部分首先对于紧张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概括。接着论述对紧张理论及其衍生理论包括制度性失范理论、相对剥夺理论、一般紧张理论。最后阐述了紧张理论对于分析我国银行从业人员犯罪的启示。第三部分是根据紧张理论对银行从业人员犯罪原因进行分析。通过以紧张理论为切入点,分别从宏观的制度和文化,以及微观的个人职业压力三方面分析了其犯罪原因。第四部分为预防银行从业人员犯罪的对策。根据第三部分以紧张理论为视角对于银行从业人员犯罪原因的分析,相应地分别从宏观的制度、文化两个维度,以及微观的个人层面提出预防对策,以便有效预防银行从业人员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