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信用经济,任何一个经济主体都必须依靠信用与其他经济主体发生联系。但是由于市场失灵和市场内在缺陷的存在,使得市场本身就是一种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非理性市场。而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用风险,在每一种经济体制中都存在并发生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在长达数百年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解决办法,而在我国这种发展中国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这个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本文就从现代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用博弈论的方法来研究我国的信贷市场,通过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来探究我国信用风险的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对我国现阶段信用风险的控制管理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了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信用风险的产生与对策,本文以博弈论作为工具,构建银行与企业间的委托代理模型。在一般情况下,信用市场中授受信主体所掌握的信息资源是不同的,受信主体对自己的经营状况及其信贷资金的配置状况等真实情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授信主体则较难获得这方面的真实信息,在信贷市场上,企业拥有私人信息而处于优势地位,是代理人。银行不拥有私人信息处于劣势地位,为委托人。最后构建的模型包括逆向选择模型和道德风险模型。1、逆向选择模型假设一个企业有若干个投资项目,每个项目需要的资金都是,企业没有自有资金,必须向银行借款,贷款利率为,并且每个项目有两种可能的结果,成功或失败,成功时的收益为,失败时的收益为0,给定成功的概率为,同时假定投资项目具有相同的收益均值。那么即成功的概率是收益的函数,成功时的收益越高,成功的概率越低。并且如果企业能够顺利归还贷款,银行将给企业某种奖励,那么企业的利润函数<WP=39>为: 企业的期望利润是: 企业的约束条件所有申请贷款的项目的平均成功概率是: 对求一阶偏导数得对求一阶偏导数得可见,利率越高,申请项目的平均成功概率越低,即项目的质量越低,违约的概率越大。选择较高的利率就意味着较低的成功概率,较大的风险,因此高风险的项目区赶走了低风险的项目,产生了逆向选择。同时,随着激励的增加,增加,也就是说,银行可以通过对的制定影响企业的行为,从而使申请贷款的企业的平均质量上升,促使其按时还款,<WP=40>进而解决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逆向选择问题。2、道德风险模型道德风险是在合同实施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一方隐瞒了行动信息从而造成了另一方的损失。在信贷市场上,道德风险主要指的是签约时信息是对称的,签约后由于企业不按合同约定进行投资,或者获利后不按时归还贷款本息等违反合同约定而产生的风险。银行作为委托人 ,其期望收益函数为::企业选择方案在状态下的银行净收益约束条件为:s.t. (IR)(IC) :企业选择方案在状态时的净收益:与方案对应的分布函数(概率):企业可以选择的行动方案集:代表项目成功的状态,1为成功,2为不成功(IR)是参与约束,企业进行投资的期望收益要比不投资的期望收益大(IC)是激励相容约束,即在任何条件下,企业可以选择任何行动,但是只有期望收益最大的行动才是企业的最终选择。通过模型可知,当企业违背与银行建立的贷款委托代理关系,变更贷款合同而将资金投资于其他项目时,企业的收益最大,对于银行而言,在企业违约时,获得的收益不变,但却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因此,企业有动力去违约,而银行则必须采取措施来防范企业违约产生的风险。 <WP=41>3、防范道德风险的一般激励模型 :银行期望收益函数:约束条件:s.t (IR) (IC),,其他为0通过对上述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的、、求解最优解,可以得出银行的最佳激励条件和企业的最佳收益方案,从而对贷款风险管理中企业违约的道德风险进行控制,防止贷款风险的产生,使银行的期望收益最大化。建立上述防范模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激励条件、改变企业和银行的期望收益值,从而使企业自觉地按照贷款合同中的规定进行投资,并按期归还贷款本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变量和在贷款后能影响企业的行为,因而银行为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就必须从变量和入手,同时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而影响企业的行为。在较深的历史渊源和体制背景下,我们通过对现阶段银企信贷关系进行深层次研究后就会发现,现阶段我国信用风险的产生同社会经济活动中广泛存在的不对称信息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正是由于我国处在转轨市场经济中,这种信用经济不发达、市场基础架构不健全、市场分割、信息渠道不畅以及信息识别和处理能力低下和信用欺诈的行为加剧了信息在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不对称分布,从而导致目前这种信用风险问题愈演愈烈的局面。按照现代信息经济学家的观点,减免非对称信息情况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办法就是建立约束激励机制和信息传递机制并保证他们能够正常进行。<WP=42>因此,为了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