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与传媒互动中的公共领域建构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vcxzx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出发,在目前国内的博客调查和理论研究,以及公共领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博客作为一种网络传播和交流方式,对网络空间中公共领域的建构作用,探析了在博客与传统大众媒体的互动过程中,建构健康的博客空间的途径。研究发现,博客作为新兴的个人意见表达和平等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和传播方式,在传播主体、交往行为、公共性和公共舆论(共识)等四个主要元素上,具备了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特性和要求,因而有着将博客空间建构成为公共领域的功能。同时,本研究认为,这一建构过程离不开整个网络舆论环境和现实大众传媒,是在虚拟和现实两个空间、两个“舆论场”的互动、影响中形成的。由此,结合公民社会的建设思潮和对公共新闻理念的借鉴,本文从博客传播的角度对当下公共领域的建构提出了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期刊
储安平是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新闻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创办的《观察》周刊(1946-1948)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发表见解、评议政治的阵地。   从目前对储安平
本文的起点是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对传统报业的影响日益显著,从而引发报业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忧虑,并试图寻找有效突围的战略实践。问题是,战略从何而来,是来自于报业内部的动力,还是
临时聘用制度是目前我国媒介人事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它的特点是:临时聘用人员与媒介没有签订任何劳动合同、没有基本工资、没有工作证、没有记者证、没有社会保障,他们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