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胃论治耳鸣耳聋的辨证规律探讨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119257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立足于临床应用,通过对古代文献及现代相关理论的回顾,总结从脾胃论治耳鸣耳聋的辨证规律及临床应用。 方法:通过分析100例耳鸣耳聋患者,根据证候,分为脾胃失调型、肾精亏损型及其他证型三类,其中脾胃失调型又可分为中气不足型、气血亏虚型、脾虚湿困型及痰火上犯型四型,其中脾胃失调所致者42例,肾精亏损型38例,其他20例,对其构成比例进行对照,通过t检验对脾胃失调型及肾精亏损型发病年龄及听力损失程度进行统计,对此两型进行疗效比较。 结果:构成比例上,脾胃失调型占42%,肾精亏损型38%,其他20%;脾胃失调型发病年龄在45岁左右,而肾精亏损型发病年龄在65岁左右,p<0.01;脾胃失调型听力损失约37dB,肾精亏损型约53dB,p<0.01;治疗上,脾胃失调型有效率达83%以上,肾精亏损型达71%以上。 结论:因脾胃失调所致耳鸣耳聋在临床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且发病年龄较肾精亏损型早,听力损失程度较肾精亏损型小,临床治疗有效率远大于肾精亏损型。故在临床上,应在其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后天之本,将先天需后天滋养的理论发扬光大,从而在临床上推广其适用性,达到理论指导临床的目的,并指导临床用药。
其他文献
语文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已成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主题和方向,为此而进行的课堂教学方面的讨论和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且卓有成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语文作业的设计却未受到相应的关注。如果只有课堂教学的热闹作秀,作业没跟上,那语文学习只能是苍白无力的。  一、现状
摘 要: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实现了语文教学环境的信息化,教材内容的信息化,学习过程的信息化,从而优化了学习环境,完善了教学结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如何将整合的目标、思想、方式落实到具体教学中?作者作了探索,并对多媒体网络教学对于语文课的优化进行了一定的探究,突出了整合的科学性、实效性、操作性,为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一条探索的途径。  关键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番话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成效。如何通过提问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语文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课堂提问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堂提问忌“泼冷水”,应以激励为原则。  有些教师不是把提问当做
一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面对写作这个让学生头痛的问题,我常常感到无能为力。我发现每个星期的作文课上,学生面对着作文题目是那么的心不甘情不愿,愁容满面,痛苦不堪。勉强为之的结果,要么是言之无物,味同嚼蜡;要么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要么是堆砌辞藻,华而不实。看到这样的习作,我觉得非常悲哀。现在的学生怎么了,现在的作文教学怎么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从教师方面来看,一部分教师忽视作
摘 要: 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情感是人对客观现象的心理反应。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作品欣赏、情境体验、思维拓展等教学活动,可以启迪、打动、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
摘 要: 极具冲击力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学生的体验,从学生的体验出发,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感受乐趣、感悟文化,从而解放语文教学。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学生体验 情感体验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这是摆在每位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表述课程的新理念时,“体验”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