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观察麦粒灸法治疗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症状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液学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探讨该疗法对化疗毒副反应的治疗作用,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协助乳腺癌治疗方案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研究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最终有完整资料者共54例,其中治疗组26例,对照组28例。两组化疗方案相同,1天内完成。对照组使用地塞米松、帕洛诺司琼、兰索拉唑、参芪扶正注射液等药物,于化疗前1天开始连续应用7天;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麦粒灸,选穴为大椎、足三里(双侧),每次每穴18壮,每日1次,从化疗前1天至化疗结束后5天(共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化疗周期。以简易疲乏量表、食欲减退评分及血液学指标(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补救用药的使用例数、KPS评分为观察指标,分别于每一疗程的化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1.简易疲乏量表评分: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综合疲乏程度和综合疲乏影响评分均较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尤其在化疗后第3天最为严重。对照组第2疗程化疗后各时间点与第1疗程同期比较,疲乏程度及其影响均逐渐加重(P<0.05或P<0.01),而治疗组在第2疗程化疗后第3天、第5天较第1疗程同期明显减轻(P<0.05或P<0.01)。组间比较,从第1疗程化疗后第5天,至第2疗程结束,治疗组的疲乏程度和疲乏影响均低于对照组(P<0.01)。2.食欲减退评分:组内比较,与化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化疗后食欲减退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随着化疗疗程增加,食欲减退愈加明显,而治疗组在第2疗程各时间点评分均比第1疗程降低,其改善的幅度尤以化疗后第3天、第5天更加显著(P<0.01)。组间比较,第1疗程化疗后第5天以及第2疗程中各时间点,治疗组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3.血液指标变化: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WBC、Hb及PLT大多较化疗前降低(P<0.05或P<0.01),只有治疗组第2疗程化疗后Hb含量与化疗前无明显变化;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两组WBC的降低均日趋加重(P<0.05或P<0.01),Hb、PLT旨标治疗组两疗程同期比较均变化不明显(P>0.05),而对照组Hb第2疗程比第1疗程下降显著(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3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尤以第2疗程提高幅度更明显。4.补救药物使用例数:第1疗程中两组例数基本相当(P>0.05),第2疗程治疗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5.KPS评分:两组患者化疗后均比化疗前降低(P<0.01),2个疗程后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麦粒灸辅助化疗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癌因性疲乏及食欲减退,延缓WBC、Hb和PLT的下降速度和幅度,提高化疗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