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公共产品对于农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完善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可以有效地节约投入和交易成本,提高农村经济的运行效率。“木桶定律”告诉我们,木桶的最大容量取决于桶壁的短边,而不是长边。如果没有建立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那么农业就会成为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这个木桶的短边,工业化、城市化的容量就会相对有限,可持续发展也就难以为继,和谐社会的构建更是无从谈起。论文分五章:第一章,简述论文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第二章,主要介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相关理论。第三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动态性多元供给原因进行分析。本章通过分析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多元化的理论依据,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多元化的现实要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多元化的必要性,多元化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农村公共产品多元化供给的动因分析,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多元供给成因理论分析,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多元供给的效率与公平分析,为多元化供给的构建提供基础。同时对动态性供给的理论渊源及西方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作了简要阐述。第四章,农村公共产品动态性多元供给构想。社会发展程度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发育成熟,行政管理改革的深化以及对公共物品理论的深刻认识,为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多元供给创造了前提条件。当前,我国实行的是一种压力型供给体制,以政府为中心的一元供给模式导致政府的经济负担沉重,供给成本过高,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而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在总体上却仍然不足,基于这种现状,应从多元的角度来思考解决我国农村公共物品面临的困境。本章通过对多元化基础及多元化提供能力的分析,从思维,问题,主体,内容,方式等方面阐释供给的多元化。现有的公共产品理论较多从公共物品特性的静态视角考察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因而在解决公共产品供给的现实问题上都过分强调单一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公共产品一方面由于其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强弱程度的不同组合,使公共物品呈现出层次性;另一方面由于其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动态变化的,使其边界呈现出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随着经济的发展,排它技术的提高,消费需求结构的改变,公共产品的属性本身也在发生变化,公共产品的层次性、特性的动态性及边界的模糊性,要求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供给模式不能静止不变,据此提出动态性多元供给的构想。第五章,完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动态性多元供给的策略。本章针对动态性多元供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认识到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的独特性,提出相应的措施。农村公共物品动态性多元供给体制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的方面具有相互依存和促进的关系,如何构建,如何实践,有待于作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