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医经方黄连汤对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对Hp的抑杀效果,探讨经方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胃炎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将2018年11月-2020年1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中医科和消化科就诊,符合慢性胃炎和Hp阳性诊断标准,经辨证属脾虚湿热证型,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黄连汤为基础方的颗粒制剂(基础方:黄连10g,姜半夏10g,桂枝10g,党参10g,干姜10g,炙甘草10g,大枣6枚),每日1剂,早晚各1次,餐后一小时服用,疗程为4周。对照组给予西药铋四联疗法,即艾司奥美拉唑20mg bid、左氧氟沙星0.2g bid、克拉霉素0.5g bid、胶体果胶铋100mg bid,早晚各1次,疗程为2周。对比分析两组研究病例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生存质量、焦虑状态、Hp根除率和数值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5.45%。两组证候疗效相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中医症状总积分分析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中医症状总积分上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明显减少(P<0.05),这表示两组药物均可改善Hp阳性慢性胃炎兼脾虚湿热证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的症状总积分,差异明显(P<0.05),说明试验组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较对照组存在明显的优势。3单项中医症状积分分析治疗前组间比较,两组在各单项中医症状积分上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组内比较,试验组各项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减少(P<0.05);对照组各项症状积分中胃痛、恶心呕吐症状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口苦或黏症状积分增多,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症状积分减少,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试验组在改善疲倦乏力、胃中嘈杂、口臭症状上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其余症状积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4 Pro生存质量量表积分比较治疗前组间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各项因子积分和总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试验组各因子积分和总积分治疗前后对比均明显减少,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各因子积分和总积分治疗前后对比,所有因子积分和总积分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在心理、社会功能因子积分差异不明显(P>0.05),在反流、消化不良、排便异常、全身状况和总积分方面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5焦虑状态改善比较治疗前组间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焦虑状态积分都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积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6 Hp的根除率及数值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组间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13C呼气试验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根除率比较,试验组根除率为21.88%;对照组根除率为75.76%,对照组的Hp根除率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值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组内治疗后比治疗前数值均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组间治疗后比较,对照组数值明显小于试验组数值(P<0.05)。两组Hp数值下降人数比较,试验组治疗后Hp数值下降的人数占比为81.25%;对照组治疗后Hp数值下降的人数占比为93.94%。两组数值下降的人数占比差异不明显(P>0.05)。7不良反应评价通过安全性指标的观测,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下:试验组出现恶心干呕1例;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腹泻4例,舌痛1例。上述患者不良反应都较轻,未达到病例的脱落标准,在研究过程中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或痊愈。结论黄连汤治疗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胃炎与铋四联疗法相比,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不适表现,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焦虑的状态,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但在短期内根除Hp方面疗效不如铋四联疗法。若同时使用中药黄连汤与西药铋四联疗法治疗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考虑总体疗效可能会更好,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便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