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抗战胜利前后国共两党的几次论战——以《中央日报》和《解放日报》为中心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p1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通过国共两大党报分析抗战胜利前后国共两党之间的论战,进而分析国共两党之间在政治上愈走愈远,最后由政争走向战争的原因。综合评价国共两党在论战中的优劣得失。在论战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地吸收借鉴来自对手的思想文化观,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党文化。这为中国共产党取代国民党成为执政党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也为我们分析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针提供参考。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基本内容如下所述:   第一部分为导言部分。主要对该课题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等作简要的陈述,分析国共之间这场论战产生的历史背景,论战过程以及论战结果,并对这场论战做出总体评价。   第二部分,主要对抗战胜利前后国共两党论战的背景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抗战胜利前后国共两党的五次论战。1、围绕“中国之命运”的论战,叙述国共两党在论战中的主要观点,分析国共两党在这次论战中的得失;2、围绕“民主与宪政”的论战,论述国共两党对民主与宪政的认识差异,并对这种差异进行分析;3、围绕“联合政府”的论战,论述中国共产党对联合政府理论的阐述以及国民党对该理论的批判;4、围绕“战后和平建国”的论战,论述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前后国共两党之间在建国方针上的异同,分析国共谈判必将走向分裂的原因;5、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和东北问题的扩大化使得国共之间的论战逐渐被战场上的争夺所堙没。国共之间在战场上争夺地盘的斗争使得这场通过思想文化的斗争最终达到和平建国的目的化为泡影,这场以思想文化为核心的论战实质上结束了。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这场论战对中共政党文化的影响,作为这场论战的一方,中国共产党吸收借鉴国民党在思想文化方面的长处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政党文化,这为它取代国民党成为执政党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五部分为结论部分。主要总结分析国共两党在这次论战中的优劣得失以及这次论战对中共政党文化的影响,并作出相应的评价。
其他文献
21世纪的今天,文化与经济、技术的交融越来越紧密,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形态--动漫产业又在这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异军突起,并凸显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据统计,20
明末清初的朝代更替造成剧烈的社会动荡,满族的入主中原以及汉族政权明王朝的倾覆,这些都使社会意识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王学”末流的空虚和无用,遭到明末清初大多数文人
鸦片战争以来,宁波成为中国最早开放的口岸之一,这也使得欧美各国的传教团体和传教士纷至沓来,试图能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基督教。以宁波为核心的浙东地区,也成为部分教会的首选之地
持续八年的艰苦抗战,给湖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社会正常秩序,战后湖南以善后救济总署湖南分署为中心开展善后救济工作。战后湖南的善后救济工作是一项史无前例
理学,又称道学,河洛地区可以说是理学的兴起地。自宋以来,理学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青睐。清统治者入关后大力推行文教,崇儒术、尊程朱、祭赐孔孟。于是清初理学又显现出新的发展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