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素形态与营养液pH值对金脉单药花生长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fever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卉栽培过程中,喜酸性的花卉栽植到北方,通常会出现一些营养障碍方面的问题,引起植物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但究竟是由于北方土壤pH值较高、微量元素的有效性较低;还是北方土壤硝化作用较强,土壤中主要的氮素形态以硝态氮为主,不适宜南方酸性条件下所发育的花卉生长,是本项研究所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水培的方法,以金脉单药花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下其根际pH值的变化规律、氮素形态和不同钾水平对其生长的影响以及氮素形态和不同PH值下植物的生长和营养状况,结果表明: 1.不同氮素形态下,金脉单药花营养液pH值的日变化规律差异明显。供应铵态氮时营养液的pH值随时间的推移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供应混合态氮(NO3-:NH4+为50:50)时,营养液的PH值随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但下降幅度比铵态氮处理时小;而供应硝态氮时营养液的PH值基本保持不变,这可能与金脉单药花的营养液组成或其遗传特性有关。 2.氮钾对金脉单药花的生长具有正交互作用。K+的浓度较高时,金脉单药花的叶面积、茎粗、生物量、总根长、根表面积均比K+的浓度低时显著提高。 3.在pH 4.4、5.7、7.0的水培条件下,金脉单药花供给混合态氮时叶面积、生物量最大,仅供NH4+-N时叶面积、生物量最小,且叶面积与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供给NO3--N时开花率最小,供给NH4+-N时开花率最大;当营养液pH 4.4和5.7时,氮素形态对金脉单药花生长产生一定影响,表现出叶面积、生物量均为NH4NO3>NO3-N>NH4+-N;pH 7.0时,虽然施用不同的氮肥会对其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差异并不显著。
其他文献
耐盐基因工程育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分离耐盐相关基因,进行基因功能验证,为基因工程育种提供优良的基因资源。本研究利用从酿酒酵母菌株AS2.375中克隆出来的HAL1基因构建
本文首次用分月扇舟蛾(Clostera anastomosis)研究了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18个无性系的抗虫性(1-18号分别代表95-44、96-10、102-14、104-2、86-14、89-2、89-3、89-7
该论文选择黄藤、单叶省藤和白藤等3种中国主要栽培藤种为研究对象,研究这3个藤种的抗旱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结果将为营林藤种的选择和藤林的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对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tearoyl-CoA desaturates,SCD)是合成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的限速酶,是调节肝脏脂肪生成和脂类氧化的关键控制点。经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