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中小城镇传统商业街的保护与更新——以韩城金城大街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om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北中小城镇大都历史悠久,其中的传统商业街是一种历史性商业街区,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传统的物质景观、商业文化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街道生活,都是街区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的社会背景、经济结构、生活观念及方式发生了变更,原有的传统商业街已经不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建筑质量老化,基础设施陈旧,居住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显现。但在改造建设过程中,由于对传统商业街综合价值的认识不足,盲目乱拆乱建,使得西北地区许多街道空间的环境品质恶化、地域特色丧失及居民对本地区认同感瓦解。有鉴于此,对传统商业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是城市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近年来,虽然对这些传统商业街进行了一些保护更新的工作,但现状不容乐观。街区面临的环境更新与历史保护矛盾,是保护更新工作迟迟得不到深入的原因。因此,如何使传统商业街与现代社会生活水平并行发展,是西北中小城镇传统商业街生死存亡的关键,也是保护与更新工作的难点。 论文首先从西北中小城镇传统商业街的社会文化特征与物质特征两个层面分析总结出西北传统商业街道空间的诸多价值,说明为什么要保护更新传统商业街;接着以韩城古城金城传统商业街为例,研究分析金城街区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为了使人们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传统商业街区的历史环境与风貌特色,并使街区走向“有机更新”的良性循环的道路上。金城大街应该采用小规模动态性保护与更新的方法。然后对金城大街进行合理的设计构想,证明小规模动态性更新方法适用于金城大街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中小城镇传统商业街。
其他文献
住宅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条件,居住是城市的第一个活动。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一直是建筑师最为关注的问题。自1999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北京宪章”公布以来,生态居住区研究受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能源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显突出。常规能源的过度消费和低效率利用所带来的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正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在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步入大众化阶段。国内高校为了解决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所导致的基础设施相对不足的后果,纷纷进行大规模校园建设。各地政府也采取了各种积极措施来扶持和鼓励
学位
城市设计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随之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和大量的实践。其中,城市设计导则作为广泛认可的城市设计控制手段,在城市建设管理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
二十一世纪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中国的老年事业严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社会养老设施不足、老龄建筑功能不完善、建筑细节不适应老年人使用等一系列老龄建筑问题己严
城市活力作为研究课题,源起于对城市本质的追问,城市的生命体特征是城市存在活力的前提。城市活力是一个与时演进的重要概念,具有城市所具有的开放性和混沌性,城市设计理论研究至
学位
当前,快速城市化的进程所带来的副作用愈加明显,超常规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城市形态的趋同和城市特色的丧失,换来的是一片片参差嶙峋高层建筑,城市风貌特色的丧失首先从建筑高度开始
本文梳理了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与居住区建成环境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居住区建成环境评价的方法体系与适用范围,并对现阶段我国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需求
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妇幼保健院功能定位尚有误区,国家相关建设标准及规范严重滞后,整体医疗环境设施陈旧落后,越来越难以满足我国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的需求。本论文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