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之洞对中国晚清社会和经济具有重要影响。他在洋务运动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张之洞前期是著名的清流党主要成员,后来他转变到洋务派中,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对经济伦理问题的新思考。他的经济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是传统经济思想的继承,以及西方重商主义的影响。在张之洞的洋务实践中,其经济伦理思想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集权性质,正是这种集权性质的经济伦理思想,使得张之洞在洋务运动中一直坚持以“官督商办”作为主要经营模式。“官督商办”也就成为他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理念,这个理念具有和集权思想天然统合的基础和条件。但是这种经营模式最后的结果却是失败的。“官督商办”模式下的“官商权限”在政治上能满足集权制政治体制的要求,在经济上能壮大洋务企业,同时张之洞也希望能扩大自己的影响。但是这种经营模式的失败,使得张之洞部分地转变了观念,才有了他在利益分配方面合理地让利于商的实践。这种转变的进步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其集权性质的经济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价值。但同时,张之洞的这种转变也是有限的、被迫的,这是其局限性。张之洞的经济伦理思想有着自己的特点,就是集权思想一直贯穿在其所有的经济思想和实践之中。集权思想和商业经济法发展的统合,也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个合理性必须建立在如下基础上:在一种国家资本主义条件下,官利和商利如何分配是集权制经济伦理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张之洞在其任上强调为国争取利益,并且突破了当时的传统的义利观,这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因此,张之洞经济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其对“官利”和“商利”的认识和把握。但是,这种进步性也得分两个角度来看,在封建统治者和民间商人之间,两者有着明显的对立,即官利与私利的对立;在中国经济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这个维度,官利和私利又能得到统一。张之洞经济伦理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集权制的国家资本主义形态。这个定义是稍有偏颇的,一方面封建体制下是没有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另一方面又刚好相反,张之洞的洋务企业却具有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些主要因素,这又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因素和建制,从这个角度来讲,还是可以从资本主义这个角度来定义张之洞的洋务企业。同时,张之洞的洋务企业在经营模式上突出了“官办”的色彩和“官利”目标,使得他的洋务企业自始至终都有浓厚的国家主义色彩,这就是一种非正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深入地剖析张之洞经济伦理思想,反思其在历史演进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由此反应出来的历史局限性,使我们关照当前经济体制发展的一种有意义的历史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