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早期阶段,椎间盘还未出现退变或退变不明显,多数为颈项部肌肉群发生异常导致出现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甚至头晕、头痛、手麻等一系列临床症状。颈椎X线片多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体骨质增生、韧带钙化等改变。中医没有颈椎病的相关记载,散见于“颈僵”、“项强”、“痹症”等记载。针灸及针刀疗法治疗颈椎病均有确切的疗效,有临床报道针刀疗法治疗椎动脉及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后即刻症状消失,可一次治愈。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率均达90%以上,针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报道较少,但有效率也能达到90%以上,两种方法究竟哪种疗效更好,有没有可比性?哪种方法更适宜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根据以上思路,我们将65例颈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和针罐组,比较分析两组治疗疗程结束后及远期持续疗效。针刀组:主要根据病变部位选择进针刀部位。枕骨上项线:定5点,中点枕外粗隆为1点,上项线上旁开2.5cm、5cm、各2个点;颈项两侧肌肉:根据肌肉僵硬的程度和条索状物的部位,两侧分别定2-3点。项中线:根据临床症状分别在C4-C7、T1-T4选点。肩部:在两侧斜方肌上部肌肉的中点(肩井穴)定点。肩胛骨:根据压痛点在肩胛骨的内缘选1-2个点。针罐组:取风池、风府、天柱、大椎、肩井、颈4-6夹脊、后溪、阿是穴。常规针刺后于局部拔罐5-15分钟。两组均治疗一个疗程(针刀组治疗1次,隔一周观察;针罐组治疗6次,隔天一次)后观察疗效。观察项目包括颈项僵硬程度、颈项疼痛程度、颈肩压痛点数量,分为治疗一疗程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四个阶段进行观察和随访,其中颈肩压痛点数量由于随访难度较大,不予做随访观察,只观察治疗一疗程后的数量。治疗结束后叮嘱患者保持良好的用颈方式,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注意颈部保暖,经常做颈部锻炼健康操。随访1-6个月中记录患者复发情况。最后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得出结果,做出初步结论。结果:治疗1疗程后收集完整病例60例,其中针刀组30例,针罐组30例。针刀组痊愈9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针罐组痊愈8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表明两组治疗方法都有效。两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比较P>0.05.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拔罐与针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近期临床疗效相差不大。具体症状改善的比较:颈项僵硬拘紧改善情况近期疗效两组相差不大,但在1-6个月随访中针刀组要明显优于针罐组(P<0.05);颈项疼痛的缓减及颈肩压痛点数量的减少方面两种方法均有效,近期疗效差别不大,但是颈项疼痛缓减程度在随访3-6个月中针刀组要优于针罐组(P<0.05)。针刀组复发率为6.7%,针罐组为36.7%。结论:针刺拔罐及针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均有良好的疗效,针刀疗法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针刺拔罐法;且针刀组复发率要显著低于针罐组,说明针刀疗法不仅近期疗效显著,而且有更持久的远期疗效,复发率低,在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作为这两种方法中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