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尔木市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居住隔离严重阻碍了其发展。本研究正是基于这个切入点引发了关于格尔木市居住隔离的思考。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和分析格尔木市居住隔离的现状情况及其影响下的城市的正、负效应,辩证地看待居住隔离,并探寻其形成机制,提出缓减高度居住隔离策略。并且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这些地区的城市几乎都是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城市。在新型城镇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下,迎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城镇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出现了居住隔离的现象,这有碍于我国实现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因此本文研究格尔木市不仅立足解决格尔木市自身问题,还为民族地区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从城乡规划视角出发,提出“问题提出—概念界定与理论借鉴—居住格局演变—机制分析—问题研究—策略研究”的研究思路。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整理归纳、辨析了民族居住隔离相关概念,借鉴居住隔离指数理论,定量的分析格尔木市民族居住格局是回、汉、藏之间的高度隔离;其次从格尔木民族居住格局演变中探究民族居住隔离主要受文化、制度、城市管理三方面因素综合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现象下的城市的正效应(能满足不同阶层居民的生活需求,增加社区归属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负效应(空间负效应与社会负效应),从格尔木市整体来看,负效应严重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建立。 如此逐层深入剖析之后,在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下,以和谐社会为目标,从空间策略(即构建大混居、小聚居的结构形态、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基础服务设施均等化、完善支撑配套系统)与非空间策略(即文化尊重、制度保障、城市管理)两方面提出了缓减格尔木市高度居住隔离策略,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