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H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结果,探讨两种术式的适应症和优缺点,指导临床上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来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以获得更好疗效。方法: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5年6月~2018年6月六安市人民医院骨科采用手术治疗的86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结果。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划分为两组,术后随访12个月。分别是选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PFNA内固定组46例、和选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HA组40例。记录并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地时间,以及术后1、3、6、12月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 arthel指数、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末次随访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FNA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HA组,但术后下地时间明显迟于HA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PFNA内固定组患者VAS评分高于H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6个月及以后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1、3、6个月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HA组优于PFNA内固定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12个月时两组无差异。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优良率:PFNA组(89.13%)与HA组(8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4)。并发症发生率方面PFNA内固定组10.87%,分别是内固定切割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肺部感染1例、骶尾部压疮1例;HA组5.00%,分别是手术部位浅表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未观察到假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PFNA并发症要高于HA组,但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986)。结论: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时,PFNA内固定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对高龄患者手术创伤较小。HA术后患者更早下地负重活动,疼痛轻、生活质量高,短期内效果更好,但明显增加了手术创伤和出血,且长期观察HA临床疗效并未优于PFNA内固定。因此,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建议优先选择PFNA内固定,HA适用于部分患者,应注意把握其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