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场景感知计算模型及人群活动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ina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宜居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街道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聚集地,也是居民与城市环境发生交互的窗口,街道的局部场景深刻影响着居民在城市活动中的体验和身心健康,如何定量评估人们对于街道局部场景的感知,一直是相关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传统的方法受限于样本的数量和数据处理手段,难以开展大范围内的场景感知研究。随着街景数据的可获得性大大提升以及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日臻成熟,为城市场景感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本文以基于百度街景数据,通过SegNet语义分割框架将场景具体划分为天空、建筑、树等12个类别,结合景观生态学多样性理论,计算基于街景的景观丰富度指数、Shannon-Weaver指数、Simpson指数等作为街道场景多样评价指标;从街景中提取绿化率、视觉开放性、视觉封闭性指数作为街道场景视觉质量评价指标;另外将机动化程度、汽车出现的概率、行人和自行车出现的概率作为辅助评价指标;基于POI和道路网数据计算功能混合度、重要功能POI密度、道路网密度等指标。通过以上四类指标构建场景感知计算模型,用以量化人们对局部场景的感知。利用两周的腾讯宜出行定位数据表征深圳市人群活动的时空特征。基于场景感知计算模型和城市人群活动的时空特征,通过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场景感知与城市人群活动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人们对于局部场景的感知以及场景感知要素对城市人群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场景感知计算模型能够较好地定量评估人们对于局部场景的感知,场景感知要素对城市人群活动的影响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与直接使用分割要素所占比例的量化方式相比,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更具解释性的场景感知量化方法,有助于研究人员理解城市基础结构,揭示城市功能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自动驾驶、机器人和无人机等技术的兴起,城市等复杂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环境下的高精度定位定姿需求不断增长。GNSS/INS(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组合导航能够提供连续、可靠和完备的高精度导航参数,是应用最广的组合导航技术之一。然而,在GNSS复杂环境下,基于低成本MEMS-IMU(Micro-Electr
学位
随着传感器技术和空天地观测技术的迅速发展,空间数据采集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地学测绘领域迎来了数据规模的爆炸式增长。多类型、大体量的空间大数据对计算硬件和算法设计均提出了严峻挑战。邻域计算作为一大类典型计算类型,其应用遍及栅格和矢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时空过程模拟和空间统计分析等诸多细分研究领域。面对空间大数据的快速处理需求,邻域计算亟需通过高性能并行化以提升算法计算效率。为此,领域学者基于多核CPU和
学位
目的探讨MECP2重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遗传学来源,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接受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技术(copynumbervariationsequencing,CNV-seq)检测且确诊为MECP2重复综合征的4例患者进行临床症状分析,并对其进行母源溯源。结果4例患者均为男性,其CNV-seq结果显示Xq28区域存在0.32~0.86Mb微重复,且均来自无症状的母亲。其中3例两倍拷贝数重复的患者存在语言能力缺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快速发展,道路交通事故日益频发,国际国内道路交通事故形势异常严峻,如何对其进行时空分析与路网空间分区优化是研究者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过去十年,大量研究者围绕交通事故空间聚集分析与回归分析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而针对事故的路网空间分区优化研究则相对较少。为此,本文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时空分析与多约束空间分区优化研究入手,分析事故沿道路时空分布规律,并对事故
学位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城镇化速度加快,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迅速增加,从时空上掌握水资源的变化不仅可以为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还可以用于陆地水迁移引起的地表负荷形变研究。本文以GRACE卫星重力数据为主,结合水文模型数据、气象数据、水文地质数据及其他辅助数据,研究了黄河中上游地区具有不同空间尺度的黄土高原和湟水流域两个区域内的水储量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联合GPS数据分析了湟水流域内陆地水迁移引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