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于国内第一次大革命期间写就的一篇佳作。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透彻地分析了农村革命的形势,积极评价了农村革命的力量,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启农村革命道路的先声,在其中,毛泽东尤其指出了唤起民众进行革命的重要性。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只有把政权的力量深入基层并动员起广大的人民才可以脱离旧的体制进而建立起新型的民族国家。本文便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的农民革命和农村问题为引,细致解析了在二十世纪前期中国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来自传统中国的体制以及其他方面的反动员、反革命因素,并详细论述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克服传统的阻力并战胜国民党实现对中国乡村实现成功动员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成功动员乡村一建立起新中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开端。本文共分四个部分,主要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部分,对《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写作背景做历史的考察,凸显《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中国当时追求民族、法制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写就的意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写与1927年,这是辛亥革命后的第十六年,是清末新政后的第二十六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第八十六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经历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民族国家、法制国家的理念传入中国;清末新政,清政府实施政权改革,迈出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步,但最终失败;辛亥革命爆发,中国二千余年的帝制统治模式一去不复返,中国在追求法制、独立的改革中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最终也失败。究其原因,传统中国犹如一个“文化共同体”,整合起这盘散沙就必须把权力的根基深入农村,动员起广大的农村。《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正是写于中国追求独立的、强大的民主、法制国家的进程中,并且论述的主题直指这一进程实现的关键——农民动员和农村整合。第二部分,对《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内容作详细的政治法学方面的解析,提出农村革命和农民动员问题。《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共分八个大的部分,在其中毛泽东对大革命期间兴起的农村革命给予了积极地评价并驳斥了来自党内外的关于农民革命的批评意见,其中的“唤起民众”起来革命的思想意义重大,这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民族、法制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只有动员起广大人民起来革命,新的民族、法制国家才能建立。第三部分,对共产党权力下沉成功动员起农民革命进而建立起初步的民族、法制国家的历程进行论述。传统中国王权止于县的治理模式、以及村落中的乡绅精英之治和中国农民的内向型的性格特征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权力下沉的努力,导致社会整合和动员不能有效实现,国民党力图通过自上而下的官僚体系实现社会整合和农村动员的努力最终失败,而中国共产党却通过“政党下乡”的方式成功的解决了权力下沉、农村动员的这一难题,进而建立起了新的民族、法制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掀开了新的篇章。结论部分,通过上述分析总结出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民族、法制国家建立的过程。中国民族国家建立过程有着中国特色的历史情境和方法,中国通过政治建国进而法制建国的历程有着历史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的利用经由毛泽东消化的马恩的阶级斗争理论撕开了中国乡村的缺口,实现了“政党下乡”和农村动员,建立了新中国,这是中国进行民主、法制建设的前提。中国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不同于西方,缺少民主、法制思想的启蒙和互动,这使得中国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出现了法制的政治化、经济的政治化等等现象,现代的民族国家必以法治国家为依归,所以,中国在未来的国家建设中必然要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宣传,以企早日建成现代的法治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