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为隶属于宁夏宁东煤田的灵武矿区,总体占地面积有150km~2,地理位置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属于华北地层区下属分区的鄂尔多斯盆缘分区马家滩小区。研究区内部自南向北主要大型井田为:枣泉井田、羊场湾井田与灵新井田。宁夏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六,而宁东煤田是国家布局的13个亿吨级的大型煤炭基地,目前煤炭开采工作逐步向地层的更深部推进,已然面临严峻的地热问题。论文《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矿区羊场湾煤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制任务为依托,选择研究区内各矿区面临的日益紧迫的热害威胁为研究对象,并在此基础上需要对地热进行更深的研究,其研究对于研究区矿井生产达到稳生产保安全的目标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灵武矿区及周边地区地质、物探资料、钻孔资料综合研究,厘定地表为第四纪沙、砾及黄土所覆盖,古生界地层埋藏较深,仅可见基岩零星出露。研究区隶属宁东煤田,经过对钻孔揭露数据的整理,研究区地层覆盖层为第四系,沉积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上三叠统的延长组、上三叠统上田组、中侏罗统的延安组、直罗组和安定组、下白垩统宜君组,其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的延安组。通过收集整理宁东煤田各矿区地质报告以及勘探阶段的钻孔地温数据,结合野外踏勘时收集的水文及野外观测数据,绘制出灵武矿区第2、11、16煤层的地温分布图,得出结论为研究区地温与深度之间为同步成比例增加关系,契合正常规律;各主要煤层热害区多分布在研究区内不同矿区的深部,有自北向南随煤层埋藏深度增加各级热害区的分布范围也逐渐增大的特征;热害区的分布形态受褶皱构造控制,在背斜轴部的分布较少,在背斜两翼海拔较深的位置分布较大;最后提出矿井热害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建议,从而达到保障生产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目的。通过本次的研究工作,对研究区的热害异常区域进行了划定,同时对研究区的热害分布规律通过绘制图表的方式进行了研究,为灵武矿区内各矿井深部开采的热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期望通过本研究为宁东煤田的安全生产、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意见,同时能为宁夏的洁净能源利用做出贡献,带动绿色能源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