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2+、PSA及苯硫酚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i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铜离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生命体中,它的衡量存在对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命健康的维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苯硫酚被用作染料、医药、农药、阻聚剂、抗氧剂等精细化工的中间体,又因其极毒特性而被关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具有极高的组织器官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的首选标志物,也被用于法医学精斑确证。荧光检测法因具有高选择性、低检测限、低毒副作用以及可实现原位、实时、可视化智能化分析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领域中离子、分子乃至生物大分子的检测。因而铜离子、苯硫酚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设计合成高选择性、低检测限和特异性高的可视化铜离子、苯硫酚以及系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荧光探针,并应用于细胞荧光成像实验以及精液检材荧光成像实验,研究相应探针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1.设计合成铜离子荧光探针L1、L2;设计合成苯硫酚荧光探针L3;设计合成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荧光探针1~7,通过质谱、核磁、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对探针进行结构及纯度表征。2.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测量相应探针对铜离子、苯硫酚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响应。3.培育HepG-2细胞、SiHa细胞,制作不同附着物的精液样品检材,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记录荧光成像,研究探针的生物医学应用价值。结果1.铜离子荧光探针:成功设计合成了两个铜离子荧光探针,荧光探针L1(基于香豆酰肼和3-醛基吲唑的化合物)以荧光淬灭的方式识别铜离子,但是汞离子存在干扰。探针L2(基于联苯二腙和9-甲酰基-8-羟基久洛尼定的双臂化合物)也以荧光淬灭的方式识别检测铜离子,但由于L2的双臂结构与铜离子结合配位更加灵敏牢固,因而此探针选择性更好,检测限更低。荧光探针L1、L2与细胞共孵育,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表明这两个探针均可用于生命体系铜离子的定量测量。2.苯硫酚荧光探针:成功设计合成了一个反应型苯硫酚荧光探针L3,该探针在识别检测苯硫酚的过程具有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光(AIE)现象和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效应,且具有近红外区的荧光发射波长和较大的stokes位移,探针荧光强度与苯硫酚浓度(1~10μM)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4.5×10-7M,该探针可被认为是一款苯硫酚的灵敏检测器。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荧光探针: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机理合成了系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荧光探针1~7。经过荧光光谱测试筛选出4和6两个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有良好响应的靶向检测荧光探针,其中以探针4响应时间更短、灵敏度更高,并将探针4用于精液样品检材,验证了其实际应用价值。结论1.成功设计合成了两个铜离子荧光探针,并应用于细胞荧光成像实验;2.成功设计合成了一个苯硫酚荧光探针,有望用于水体污染物的检测;3.设计合成了系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荧光探针,并筛选出其中两个响应灵敏的靶向荧光探针,为优化改进以及开发近红外多功能荧光探针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以现代经济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及马克思有关资本动动理论为指导,将一个企业资本循环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起企业资本收益与气象条件变化的一般模型,指出粘性值越高,气象条件对资本收益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早在80年前,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
报纸
“念就是唱,唱就是念”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唱腔赏析安志强《萧河月下追韩信》中的"三生有幸"唱腔是周信芳先生的传世之作。说来也怪,这段唱从曲调上讲,听不出有什么与众不同的
为了掌握芫花的研究动态,本人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本草考证、药品性状、药理作用、化学成分、采收加工、鉴定、配伍禁忌等方面对芫花进行了总结,得知:芫花对我们的传统中药事
"阳光体育运动"工程是繁荣高校体育的巨大工程,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但目前多数高校课余体育活动呈现出松散随意
本文以江西财经大学实验室管理系统项目开发为例,重点介绍了该项目的开发方法、设计思路、系统体系结构、需求分析、功能结构以及关键技术的实现。
1992-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国多孔菌进行了系统调查,基于对多孔菌生境是否受到威胁,初步将48种中国多孔菌列为濒危种,占中国多孔菌总数的8%;分布于20个省和自治区,其中绝大
明代谢琳《太古遗音》是迄今存见的最早的琴歌谱集,本文关注这一琴谱在后世的流变研究。由谱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归去来辞》一曲的个案分析,可知这部琴谱在中国琴歌艺术
研究“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在中职综合布线课程开发中的具体应用,以不断提高综合布线课程开发的创新能力,完善教学系统为目标,突出了中职职业技能教育的目标,让中职学生能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尖锐湿疣皮损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研究二者在尖锐湿疣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随机选择30例尖锐湿疣患者,应用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