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硅藻是浮游植物中的主要类群,是水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与浮游硅藻(planktonic diatom)相比,我国针对底栖硅藻(benthic diatom)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底栖硅藻指的是那些依附在其它基质上,与其连接在一起生活的硅藻。根据其附着基质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植物附着性硅藻(epiphytic diatom)、岩石附着性硅藻(epilithic diatom)、泥生硅藻(epipelic diatom)和沙粒附着性硅藻(epipsammic diatom),我国底栖硅藻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泥生硅藻,对沙粒附着硅藻的相关研究非常欠缺。本论文于2014-2015年对我国沿海十一个采样站点(秦皇岛、大连、青岛、舟山、长乐、平潭、莆田、厦门、东山、深圳、海口)沿岸中的12个典型潮滩的沙粒样品进行采集与处理,并利用光学显微镜(lightmicroscope,LM)、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进行观察与拍照,对常见沙生境硅藻进行了分类学和生态学的系统研究。分类学研究主要包括形态学观察、种类鉴定、分类特征描述、生态习性以及分布区域记录,并描述新种以及我国新记录种。生态学研究主要包括种类组成,地理分布等。本研究将为我国底栖硅藻的分类学和生态学研究提供重要资料。主要结果如下:1,本研究从我国沿海共鉴定到常见沙生境硅藻81种(其中包括8个变种),隶属于2纲6目10科27属。其中舟形藻目2科8属33种:舟形藻科7属22种;桥弯藻科1属11种。曲壳藻目2科7属17种:卵形藻科5属8种;曲壳藻科2属9种。双菱藻目1科2属15种:菱形藻科2属15种。圆筛藻目2科3属8种:圆筛藻科有2属3种:海链藻科1属5种。等片藻目2科6属7种:波纹藻科1属1种;等片藻科5属6种。盒形藻目1科1属1种:盒形藻科1属1种。对每个种类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特征、生态习性和分布区域的描述,并提供了每个种类相关的光镜和电镜照片,共附图版34幅,照片298张。2,本研究发现并描述了蹄状藻属Hippodonta Lange-Bert.,Witkowski&Metzeltin 的 1 个新种--福建蹄状藻Hippodonta fujiannensis Zhao,Chen&Gao 和 1个我国新记录种--甜蹄状藻Hippodonta dulcis(Patrick)Potapova。福建蹄状藻壳面呈椭圆披针形至菱形披针形,壳端呈钝圆至尖圆形,不延伸。壳面长11~44μm,宽4~8 μm。壳缝直,纤维状,端壳缝向壳面同一方向弯曲。壳端具有蹄状藻属所共有的环绕型点纹,呈单列。壳面点条纹在壳缝两侧呈不对称分布。在壳面一侧,紧靠壳缝一列点纹与同一条纹中其余点纹呈垂直状态分布,此列点纹呈双列。壳面另一侧,靠近壳缝只有若干点纹与其余点纹排列方向不一致,且不成列。壳套高,壳环带无点纹分布,壳环面呈长方形。本种与蹄状藻属其它种类的区别在于其非对称性的壳面纹路,以及条纹在整个壳面呈强烈放射状排列或在壳端略微缓和。蹄状藻属目前为止全球报道约75种,其中只有9种曾记录分布在海水或半咸水环境中。本文所记录的两种蹄状藻均发现于海水环境中,这也是该属在我国海水中的首次记录。3,本研究从沙生环境发现并描述了另外2个我国的硅藻新记录种:密福氏藻 Fogedia densa Park,Khim,Koh&Witkowski 和科威特曲壳藻 Achnanthes kuwaitensis Hendey。4,本研究所鉴定到的27属81种硅藻中舟形藻目、曲壳藻目及双菱藻目硅藻种类居多,分别为33种、17种和15种,几乎占总种类数的80%以上;等片藻目、盒形藻目硅藻种类较少,分别为7种和1种。其中隶属于菱形藻属和舟形藻属的种类最多(均为14种);其次为双眉藻属和曲壳藻属,分别鉴定到11种和6种;其余各属鉴定的硅藻种类基本都在5种及以下。5,本研究所鉴定的81种常见沙生境硅藻中,在黄、渤海海域城市(秦皇岛、大连、青岛)分布的有11属15种,在东海海域城市(舟山、长乐、平潭、莆田、厦门、东山)分布的有24属77种,而在南海海域城市(深圳、海口)分布的有16属44种。在三个不同海域均有分布的沙生境硅藻有6属8种,均为世界性的广布种或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