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渠系优化配水模型与算法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LD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水资源的日渐短缺,为保障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和均衡发展,对农业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与优化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大中型灌区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乃至国民经济中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全国已建成大中型灌区5600多处。在大中型灌区中,设计灌溉面积在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共有402处,总规划灌溉面积2.88亿亩,约占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的35%,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4.7%。由于大部分大型灌区都具有较为完善的水源系统、输配水系统和调节系统,大型灌区在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和流域配置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做好灌区灌溉用水的科学调度工作、减少输水损失是发展节水农业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国内外对此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现有的渠道优化配水模型,都是在下级渠道配水流量相等这一假定条件下建立的,这与绝大多数渠系实际配水要求不相符合。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问题,从灌区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了下级渠道引水流量不等时的两级渠道优化配水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多级渠道优化配水模型,研究了模型的遗传算法的编码及适应度设计方法,编制C语言程序对模型进行求解,用VB进行可视化界面设计,并将模型用于实例求解,与实际配水方案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提出的模型和算法确定的渠系优化配水过程较原配水过程中斗渠配水时间搭配合理、支渠配水流量均匀,符合优化配水原则,由此表明本文模型及其求解算法是可行的,可为下级引水渠道流量不等时的渠系优化配水决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整个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1)通过对国内外现有配水模型的分析,针对以渠道输水损失最小为目标的配水模型均是建立在下级渠道流量相等条件下的问题,建立了下级渠道流量不等情况下的两级渠道优化配水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多级渠道优化配水模型的建立及其求解问题。该模型具有与实际情况相符、所需参数少、实用性强、计算结果稳定可靠的优点。(2)对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方法的研究,通过对模型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以下级渠道的配水流量及配水结束时间为参数、用二进制进行编码的方法,并用罚函数处理模型中的约束条件,避免了遗传算法过早收敛的问题,确保遗传算法能求得有效解,提高了程序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3)结合VB与C的特点对优化配水模型进行混合编程,用VB设计可视化界面,并调用C语言对模型求解。该软件界面友好,易于操作。灌溉渠系优化配水调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本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在模型的后续研究中不断的完善。
其他文献
高地应力条件下大型地下洞室群稳定性分析与优化研究是当前水电开发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针对高地应力条件下岩体力学行为的特殊性,以及大型地下洞室群开挖与支护方案优化
现今生产企业的物流部门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物流设施自备化程度高,但空置率高、利用率低,物流没能成为生产企业降低成本的助推器,反而成为瓶颈。本文从物流增值服务的概念入手
桥梁作为交通枢纽性工程,其在公路、铁路工程中占据关键的地位。随着钢筋混凝土桥梁地兴建,它在运营过程中受材料性能、受力荷载、环境因素的影响,其结构承载能力随时间发展
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出版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脚步。而数字化出版是在出版的整个过程中,将所有的信息都以统一的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化形式存储于光盘、磁盘等介质中,信息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日益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在这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外宣翻译涉及外交、经济、文化、旅游等诸多领域,在对外宣传中国方面扮演着重要而
文章针对某一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型钢悬挑脚手架,角部型钢采用放射式布置,详细说明了脚手架搭设中各部位的详细做法及施工工艺。
制度化是制度形成、制度认同和制度践行的连续过程。无论从制度成型化、制度认同和执行情况,还是从管理结果来看,我国当前土地管理尚未达到高度制度化的程度。地方政府在现有
<正>煤气发生炉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的热加工车间。但由于炉内壁直接受火焰加热,工作条件相对恶劣。另外,主要承压部件水夹套介质为水,当水质控制较差,极易在水夹套内壁结水垢
建昌大鼓作为辽宁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有着其独特的民间性、地域性和人文性,目前将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它以其独特的传唱方式已有了近三百年的历史
针对传统法人工方式难以实现准确控制温度,使孵化箱保持恒温的问题,提出设计一种利用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以AT89C2051单片机为核心,结合DSl8820对孵化箱温度进行采集,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