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型上市公司为应对市场格局转向买方市场的变化,以及愈演愈烈的行业市场竞争,纷纷试行采用分期付款和赊销等信用交易方式,以求吸引客户进而增加销售业绩,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信用销售方式的运用必然会给制造型上市公司带来日益显著的应收账款总额,使得企业资金被客户无偿地占有影响自身的周转与经营管理,提高企业产生呆账、坏账的风险性,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利润质量的好坏。另外,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平均坏账率高达10%,远远高于欧美企业的0.5%。制造型上市公司在面临市场环境趋紧,国际国内需求萎缩,生产经营困难加重的情况下,积极改善应收账款质量,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和充裕度,才能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对制造型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质量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有效分析其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本文以我国制造型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质量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进行相关概念的界定,并在总结应收账款质量评价方法及指标的基础上构建制造型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质量评价的三个维度下六个重要指标的体系,主要包括含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重的规模性指标,含应收账款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与应收账款增长率之差的增长性指标以及含应收账款周转率、逾期应收账款占比的风险性指标。在所建立的制造型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地指导下,对沪市104家制造型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其主要存在问题有:应收账款总量过大,增长过快;应收账款增长率超过营业收入增长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逾期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比例较高等。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制造型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质量存在的以上问题给以有针对性的改善建议。总体而言,制造型上市公司应当加强研发创新和品牌打造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并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前、事中与事后的全面过程控制,完善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及授信管理机制,构建符合制造型上市公司自身的应收账款信息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