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和实践智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支撑。在一个以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命题。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工农群众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充分展现了中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卓著成就。本文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背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为互动的历史过程,选择晋绥抗日根据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研究对象,以文献史料为经、以理论演绎为纬,全面揭示晋绥抗日根据地作为一个局地案例,在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群众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历史智慧和地方经验。期望通过历史研究,为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提供有益的启发和镜鉴。晋绥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期间中共领导的各敌后根据地承启南北、地连东西的重要战略支点,战略性的地位赋予了晋绥抗日根据地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能不能在晋系军阀阎锡山长期盘踞的地盘立足,能不能在残暴的日本侵略军不断的扫荡中稳住根据地和扩大根据地,是对中共在晋绥抗日根据地开展革命活动的重大历史考验。实践证明,中共在晋绥抗日根据地领导军民经受住了这些异常艰难的历史考验。他们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用革命的理论武装群众,使之成为革命的群众和革命的武装。在根据地建立之前,由于阎锡山等地方军阀的高度管控和压榨,晋绥地区百姓既饱受横征暴敛之苦,又只能听天由命。中共就是在这样薄弱的革命条件下,根据晋绥地区实际,结合抗战形势、群众需求、传统习俗,创造了许多具有地方典型性和突出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和载体,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和普及活动,实现了从批判的武器到武器的批判的重要转变,动员广大革命群众同日本侵略者作坚决斗争。研究从晋绥抗日根据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瓶颈—“群众听不懂”出发,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进行了以下研究:第一,对晋绥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条件进行全面分析,考察马克思主义在晋绥地区的早期传播以及晋绥抗日根据地面临的革命环境,追溯晋绥抗日根据地创建、巩固的历史全景,粗略勾勒出晋绥抗日根据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开展的历史背景;第二,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梳理中共在晋绥抗日根据地敌我斗争形势不断变化和根据地巩固建设的实际要求中,根据群众实际、地方风俗,进行了以统一战线、军事斗争、政治民主建设、生产建设为主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的地方性转化;第三,晋绥抗日根据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创造出适应根据地群众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形式,并广泛借助文学艺术活动、新闻媒介、群众运动等大众化载体来宣传教育团结人民大众,以实现全民族抗战;第四,晋绥抗日根据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照顾地方性、内容具有针对性、过程充满实用性、实施彰显群众性的特点;第五,晋绥抗日根据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活动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贴近群众、紧扣时代、源于实践、不断创新的历史经验,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晋绥抗日根据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为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实践找到一个具有典型性的局地案例。晋绥抗日根据地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中,将地方性知识和地方性风俗,创新性地改造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式和载体,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进行了初步的地方性转化,实现了内容、形式和载体的耦合,充分体现了中共实事求是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研究对于充实中共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总体研究,对于深入挖掘中共马克思主义教育智慧具有阐幽抉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