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电纺丝法可以制备得到纳米到微米级纤维膜,可模仿细胞外基质(ECM)的组成和结构;同时,通过调整收集转轴的直径,可一步获得特定内径的管状支架。在本研究中,采用同轴电纺法制备了生物降解性核壳纤维支架。选择生物降解合成高分子聚已内酯(PCL)作为核壳纤维的内核,为复合纤维支架提供适宜的机械性能;选择较好细胞相容天然材料明胶作为核壳纤维的外壳,以增强细胞在纤维支架中的粘附增殖。研究了内径为3.5mm人造血管支架的机械性能,结果表明,PCL含量较高的人造血管支架中纤维直径、孔隙率与孔径均较大,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缝合强度与渗漏性,但其顺应性相对较差。与天然血管相比,电纺人造血管支架有着近似的机械性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为克服戊二醛作为明胶交联剂存在较高细胞毒性等缺点,探索了两种温和交联方法制备明胶电纺膜。第一种方法是基于巯基-双键反应的光交联;第二种方法是以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的天然原料-原花青素为交联剂对明胶电纺纤维膜进行交联。将甲基丙烯酸接枝到明胶侧基,电纺四巯基化合物与改性明胶溶液,进行紫外辐照交联。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基于双键自由基聚合的光交联相比,巯基的引入可以提高明胶的交联程度,但交联电纺膜力学性能仍较差。以原花青素为交联剂,研究了温度、时间与交联剂浓度对电纺明胶纤维膜交联的影响,测定了其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原花青素交联的最佳条件是温度40℃,时间4天,浓度为5%。原花青素交联电纺纤维膜拥有与戊二醛交联膜相近的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