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是运用现代生态系统理论和方法,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蓄洪水、防风固沙、维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内,有选择地划定一定面积予以重点保护和限制开发建设的区域。开展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研究,建立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就是为了使各种生态系统的主导生态功能得以正常、持续发挥,如森林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林草植被的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功能,湖泊湿地的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的作用等。本文通过对河北省生态环境现状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提出通过建立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对区域主导生态功能加以严格保护来实现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本研究通过遥感解译和GIS地理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查明河北省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参考大量相关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专家意见,针对河北省江河源头、洪水调控、水源涵养、饮用水源保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湿地、海岸带等不同类型的生态功能区域,构建包括径流能力、水源涵养能力、水土保持能力、生物多样性、植被郁闭度等合理的指标体系,进行指标量化,确定权重,建立了多源数据耦合分析评价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取大法及灰色聚类分析法等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运用Arcview、Erdas、ArcGIS等地理信息系统手段支持,分析区域生态系统各个要素在数量、类型、结构及空间位置等方面的信息,最终筛选出17个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针对不同类型的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提出各个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相应保护对策和发展方向,作为今后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同时建立了河北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为如何更好的管理和保护河北省生态环境提供了决策依据。本文以河北省为例提出了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确定方法、保护对策及信息管理系统,为其他省份开展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