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效果评价研究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am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虽然各专家或学者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但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问题仍然是世界性难题。随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核心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正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现各领域创新驱动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尤其更加强调“生态、低碳、绿色、可持续”等概念,这不仅为解决各地环境问题提供了新机遇,更为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因此,在此背景下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问题既有新内涵又具有较大理论及现实意义,加速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迈向质的飞跃。首先,文章在阅读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梳理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相关国内外研究综述,并总结了选题的研究思路以及创新点。其次,文章界定了“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转型”相关概念,总结了“资源诅咒假说”、“生命周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城市理论”相关理论基础,为研究本选题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借鉴作用。接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研究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现状和问题,并分析了影响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的机制。然后,构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节约、经济持续、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创新引领”5个维度的生态转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主客观组合赋权,构建基于改进TOPSIS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再结合2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2011年到2016年指标数据,定量分析了2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效果,发现各资源枯竭型城市因地制宜的转型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存在地区差异。整体上转型效果较差的为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而且受地理条件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态转型效果好的倾向于人口聚集度高、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最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从五个层面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效果的提升策略,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加快向生态转型提供有效的解决思路,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向“资源节约、经济持续、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创新引领”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转型。
其他文献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或称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的历史中将自身的丰富经验凝聚而成的文明结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理论思维。它们是中华民族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移动机器人技术趋于智能化、人性化。基于激光雷达的移动机器人在已知环境下导航技术逐渐成熟。移动机器人能够在矿井封闭环境下提供安全检测服务。
自21世纪以来,由于免疫力低下引起的亚健康问题是威胁人类的主要健康问题。亚健康的主要症状和临床表现是疲劳和活力下降。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鉴于困扰我们现代人体免疫系
建构游戏是一种基于建构技能和建构材料的创造性游戏。建构游戏的综合性很强,它与STEAM里的科学、艺术、数学等教育内容紧密融合。建构游戏不仅能体现幼儿自主管控的认知和社
胡桃楸在我国资源丰富,而胡桃楸中的胡桃醌已被一些研究证明其不仅有显著的止血与抗菌功能,而且一些体内外实验也表明其在抗肿瘤领域也可以发挥作用。然而这种抗肿瘤作用的分
当前的刑事技术研究大多着眼于具体技术应用,而对刑事技术本质、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从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视角对刑事技术进行分析,在简要阐述科学、技术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