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用小麦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的两个菌株CPW-1与E17以及它们的杂交后代作为实验材料,对其无毒性进行遗传分析,利用AFLP标记对杂交后代进行了分析,初步构建了小麦白粉菌的遗传图谱。 1:对小麦白粉菌CPW-1与E17杂交所得的95个后代的无毒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白粉菌杂交群体对应于抗病基因Pm3b.Pm3f的无毒性/毒性分离比为1:1,表明无毒性受1对基因控制:对应Pm13的无毒性/毒性呈现3:1的分离比例,表明无毒性受2对基因控制:对应Pm2、PmXBD、Pm4a、Pm4b的无毒性分离比为15:1,表明无毒性受3对基因控制。其中与抗病基因Pm2、PmXBD相对应的无毒性遗传分析为首例报道。 2:在遗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AFLP标记技术进行亲本与后代间的连锁分析,所筛选的208对引物中有105对引物组合在亲本间存在差异。利用筛选出的105对在亲本间有明显差异的引物组合对杂交后代进行AFLP分析,22对引物组合共产生51个多态性位点。作图分析表明,在LOD≥3.5条件下,51个位点分别连锁在5个连锁群上,每个连锁群上分别有6个,5个,2个,2个,2个AFLP标记位点,获得总长125cM,平均距离为7.35cM的遗传图谱。由于作图的标记数目较少,有34个标记未发现连锁关系。构建的连锁图有待于进一步饱和。 本文还就小麦白粉菌无毒基因的遗传分析,AFLP标记技术在小麦白粉菌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