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级政府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和最稳定的政府级次,它在中国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以及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从地方财政运行的总体情况看,县级财政是地方财政运行状况的晴雨表。目前,我国有2000多个县,集聚着全国70%的人口、创造56%的生产总值,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国地方收入的1/3、支出的2/5,县级财政运行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县域经济发展和县级财政平衡,而且关系到全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然而近年来,处于国家财政基层的县级财政困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西部地区<1>县级财政更是捉襟见肘、步履维艰。缓解县级财政困难,尤其是切实缓解西部地区基层财政困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
县级财政普遍困难已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西部县级财政困难是由经济、体制、历史、地理、自然等各种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因而摆脱困境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且解决对策应有所侧重和突出。温家宝总理指出,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县乡财政体制等一些深层次的配套改革问题进一步凸现出来,将成为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攻坚重点。要把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完善财政体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财政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
本文建立在地方财政体制课题广西调研的基础上,共分四章:第一章绪论,对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以广西为例的说明、研究创新及尚待深入之处进行了说明;第二章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描述了西部地区县级财政困难的主要表现;第三章从经济原因、体制原因和其他重要原因三个方面,阐释和分析了西部县级财政困难的原因;第四章以广西为例,对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进行了分析;第五章在把握了县级财政体制改革必须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根本的前提下,对缓解西部地区县级财政困难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