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低钠血症是垂体瘤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分为垂体机能减退性低钠血症,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DI)、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症(syndrome ofinappropriate ADH secretion, SIADHS)和脑性耗盐综合症(cerebral salt wastingsyndrome,CSWS)四种类型[1];其中垂体机能减退产生的低钠血症是致命性的,诊断明确后使用激素替代治疗行之有效。但往往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早期诊断很困难。本研究通过对垂体机能减退的低钠血症相关因素分析,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并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收集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瘤体大小及术式对垂体机能减退的低钠血症发病率的影响;研究对象均为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或者开颅垂体腺瘤切除手术术后患者,且术前影像诊断和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垂体瘤;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均行常规的垂体激素及血钠浓度检查,对于激素水平及血钠浓度低下患者手术前均已调整到正常值范围内;所有患者的血钠浓度从手术当日开始监测,且血钠浓度低于135mmol/L;所有资料均用SPSS2l.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设定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90例垂体瘤术后低钠血症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发现,男性40例,女性50例;20-40岁患者16例,40-60岁患者39例,大于60岁患者35例,平均年龄57.4±5.8岁;62例行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另外28例行开颅垂体瘤切除术;以上患者中血钠浓度最低为107mmol/L,最高134mmol/L;术后第一天的血钠浓度为117mml/L一130mmol/L;出现低钠血症时间为术后24小时至术后10天。其中28例(31.1%)患者诊断为垂体功能低下的低钠血症。男性10例,占33.3%;女性18例,占52.3%。60岁以下发生垂体功能低下低钠血症11例,占20.0%;60岁以上发生垂体功能低下低钠血症17例,占48.6%;13例行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手术,占20.9%;15例行开颅垂体瘤切除手术,占53.5%。巨大腺垂体瘤、大腺瘤、微腺瘤术后发生垂体功能低下的低钠血症分别为3例、12例、13例,发生率分别为:32.5%、70.5%、60.5%。卡方分析提示性别无统计学意义,即性别不是垂体功能减退的低钠血症影响因素;年龄、手术方式及垂体腺瘤大小的P值均小于0.05,具有显著的有统计学意义,它们是垂体机能减退的性低钠血症产生的影响因素。结论:1、年龄决定垂体瘤术后垂体低功能低钠血症发病率,老年患者患病率比年轻患者高;2、性别对于垂体瘤术后垂体低功能低钠血症无统计学意义;3、手术方式、瘤体大小同样也是垂体瘤术后垂体低功能低钠血症的重要影响因素;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手术患病率低于开颅垂体瘤切除术手术;4、在垂体瘤术后低钠血症患者中,如果行开颅术后且是老年患者,高度怀疑垂体功能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