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前半期中国文学女性的女性意识发展考查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omy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我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先河,我国第一批文学女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她们当中有专门从事写作的女作家,也有以文学为爱好,偶有创作但在当时产生一定影响的女性文学爱好者。这批文学女性不同于以往时代的女诗人、女词人,女性意识是她们写作的鲜明标志。  20世纪前半期,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革命和战争不断。文学女性的写作在变幻的时代环境中呈现出了明显的阶段性:第一阶段是“五四”十年,女性写作的景象蔚为壮观,出现了陈衡哲、庐隐、冯沅君、冰心、白薇、凌淑华、苏雪林、石评梅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女性。这个时期的女性写作主要是在婚恋题材中表现反封建、反礼教、争取个性解放这一主题,女性的性别意识和主体意识还并不十分显豁。  第二阶段为“五四”文化退潮至30年代末。女性意识在“五四”文化退朝期一度达到高潮,表现为女性肉体和性爱意识的觉醒。30年代,左翼文学兴起,很多女作家的写作自觉朝着革命靠拢,女性意识更多的呈现出女性的社会参与意识,而对女性个体、自身的关注较少。女性写作整体上呈现出一种雄壮健美的风格,只有少数女作家仍保持了“五四”时期的创作传统。  第三阶段是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时期。这12年间,女性写作与救亡和图存紧密相连,同时由于国内时局的变化,使得女性写作在空间上呈现出了三种不同的状态:国统区、解放区和沦陷区。尽管三种空间的叙事内容和风格都大为不同,但是在对女性问题的思考上,都表现出了对男权中心的深刻揭露和批判,女性意识的发展上升到了一定高度。  纵观20世纪前半期,我国文学女性的的女性意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女儿”时期到“女人”时期再到女性自省时期这样三个阶段。
其他文献
梁宗岱拥有中国现代诗人、翻译家及文学批评家的多重身份,他的诗学理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现代诗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梁宗岱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