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货币政策已经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不同的货币政策,效果不同,同时,我国行业结构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如果货币政策对不同行业存在不同的作用效果,必将使得货币政策在各行业的传导途径、传导速度和传导深度明显不同,从而造成货币政策不同的行业效应。因此,对我国货币政策行业效应的非对称性进行实证研究,了解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果的跨行业异质性,研究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效应的产生机理,将有助于相关部门在有效利用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同时,根据其对不同行业的差异性作用效果,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工业实际数据出发,基于马尔科夫转移模型,将我国经济周期划分为“适度增长”阶段和“高速增长”阶段,利用单变量两区制的马尔科夫转移模型求出我国经济周期两阶段的平滑转移概率,通过货币供给均衡方程来识别货币政策的冲击,我们假定货币供给取决于通货膨胀率、实际产出增长率、投资增长率及实际利率,以回归模型的残差表示货币政策正负冲击,残差大于零,则表示货币冲击方向为正,残差小于零,则表示货币的冲击方向为负,所度量的货币冲击与我国货币政策实际实施情况相吻合。然后,基于马尔科夫转移模型测量出经济周期两阶段的平滑转移概率,利用源于马尔科夫转移模型的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度量了在经济周期上行阶段和下行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对我国工业33个行业的长期效应,通过这两个指标的度量,我们很好很容易的获得了我国货币政策对工业各行业的影响结果,从而来分析两个阶段的货币政策对各个行业作用的非对称效应,发现大多工业行业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并不敏感,相反,几乎所有的33个行业对紧缩的货币政策的实施较为敏感,通过对比这两个指标,我们发现,货币政策的影响效果在大多的行业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非对称性,且行业与行业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了进一步找出这种差异的原因,本文进一步基于截面回归模型对影响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程度的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从货币政策的三个传导渠道出发,即利率渠道、汇率渠道和信贷渠道,本文采用了六个行业资产负债表指标来刻画行业特征,即行业投资强度、行业人均资本、行业出口比率、行业财务杠杆、行业企业规模以及行业运营资本,其中行业投资强度和行业人均资本度量利率渠道,行业出口比率度量汇率渠道,行业企业规模、行业财务杠杆和行业运营资本比率度量信贷渠道。实证分析表明,行业投资强度、人均资本和行业出口比率越高的行业,货币政策对该行业的影响效果越强,其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越强,行业企业规模和财务杠杆越高的行业,其受货币政策影响越小,该行业受到货币政策的非对称作用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