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提速,各行各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也给会计理论及实务带来一系列发展和变革,而这些因素又必然导致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框架体系和专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目前会计从业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无法很好的适应新经济环境的需求,制约了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乃至会计行业的发展。上述现象表明我国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模式在现实操作中已经逐渐显露出其弊端,亟需变革与创新。
同时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政府行政职能的行使由权威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是形成行为规范的、廉洁高效的、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内在要求。而作为我国历来的会计从业人员主管单位的财政部门,在构建服务导向型政府部门的过程中,如何一面做好会计从业人员的基础管理,一面为其提供更合理的、更人性化的、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就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针对上述问题,文章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以青岛地区财政部门的会计人员管理模式为例,从性别比例、学历分布、专攻的技术资格方向分布等多角度分析青岛地区会计人员现状及其缺陷,得出结论为存在人才结构不够合理、知识结构有所失衡、职业判断能力与业务素质较低以及更新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同时,从从业资格及相关职称考试管理、人员信息管理、继续教育管理和信息发布管理四个方面介绍青岛地区会计人员管理现状。
文中主体部分,以会计人员自身全面发展的利益为立足点,从会计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及知识和能力要求、国外会计人员管理模式、国内会计人员管理模式三个角度入手,分析对比国内及国外会计从业人员管理模式特点,同时用服务导向型的理念,探讨我国现行模式进行相应改革的必要性,最终尝试构建我国未来针对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管理策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健全人才发展机制;按层次、分类别的对会计人员进行相应管理;建设及优化会计人员信息化管理平台;转变教育模式,加强与用人单位及专业院校的合作等。
文章的这次初步的探索和研究,尝试为管理开发会计人才资源,培养高素质的、适应新经济环境的会计人才队伍打下一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