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导师经验方益气补血生发汤内服加梅花针叩刺治疗气血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并就其治病机理及疗效安全稳定性进行初步探讨,为医治气血两虚型斑秃的益气补血生发汤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所有的临床资料收集时间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之间,选取武汉市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的气血两虚型斑秃患者,在严格按照临床诊断标准进行筛选之后,共收集记录6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治疗组给予导师经验方益气补血生发汤内服,其药物组成:黄芪30g,当归10g,桂枝10g,白术10g,防风6g,干姜6g,大枣10g,白芍10g,川芎6g,甘草6g,茯神10g,党参10g,茯苓10g,枳壳6g,鸡血藤30g。每日一剂,早晚服用。对照组给予八珍片,药物组成:当归、党参、白芍(炒)、白术(炒)、熟地黄、茯苓、川芎、炙甘草。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两组均在治疗中同时配合运用梅花针叩刺的中医特色外治法,以30天作为一个治疗周期,整个研究方案共观察2个治疗周期。记录这两组的患者在治疗前的皮损总评分情况,然后分别将治疗1月末及治疗2月末的皮损总评分情况与治疗前进行对比,评定其临床疗效,并观察整个疗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及追踪随访诊治后3个月患者的病情有无再次复发的情况。结果1.将两组患者治疗1月末的皮损总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1月末临床痊愈12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3例,其总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在治疗1月末临床痊愈5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10例,其总有效率为40.00%,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诊治效果优于对照组。2.将两组患者治疗2月末的皮损总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2月末临床痊愈25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1例,其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在治疗2月末临床痊愈17例,显效3例,有效5例,无效5例,其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诊治效果优于对照组。3.跟踪随访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病情的复发情况,治疗组患者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8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疾病复发事件发生概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的医治效果更持久稳定。4.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事件,均表现为服药后自觉胃部不适,调整为饭后服药后,症状可缓解,对照组患者产生不良反应事件2例,表现为轻度腹泻1例,梅花针叩刺头部出现不适1例,休息后,可得到缓解。结论1.益气补血生发汤内服加梅花针叩刺治疗气血两虚型斑秃,具有临床治疗效果好,复发加重事件低,药物副作用小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2.益气补血生发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斑秃,临床疗效优于八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