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长模型的太湖蓝藻生物量模型模拟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nx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和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太湖流域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问题严峻,使太湖水体呈现富营养化状态,导致太湖蓝藻频繁爆发,严重影响着周边居民的饮水问题和日常生活。影响蓝藻生物量变化的因素众多,不仅有影响蓝藻生长(消亡)的生物学机理过程,还有影响蓝藻爆发性繁殖的动力学因素,同时湖泊水体的动力学机制复杂多变,所以对蓝藻生物量的准确模拟预测比较困难。因此基于动力学机制的蓝藻生物量模拟预测是目前防治太湖水污染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当今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领域,数值模拟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它能对湖泊水体复杂的水动力环境和富营养状况进行较好的模拟,但是由于蓝藻水华的爆发机理比较复杂,基于动力学机制的数值模型难以准确刻画,同时针对长序列模拟过程中的数值模型,模型模拟数据获取困难,参数难以准确率定,导致模型模拟精度有待提高。与此同时,基于观测数据的多元统计模型在蓝藻生物量的模拟预测中应用广泛,但其存在数据点较少和时间尺度上不连续的问题,因而本文拟将影响蓝藻生长繁殖的因子加以概化,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构建太湖蓝藻生长(消亡)系数的统计模型,并结合水动力模型开展模型模拟研究。基于此,本文以太湖为研究区,构建蓝藻生长(消亡)系数的统计模型,结合FVCOM模型构建太湖蓝藻生物量预测模型,并结合太湖浮标站实测数据,开展太湖蓝藻生物量模型模拟案例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太湖蓝藻生长(消亡)系数统计模型构建基于蓝藻生长(消亡)的动态过程,研究多环境因子复合影响下的生长(消亡)机制,对影响蓝藻生长繁殖的因子加以概化,并应用多元回归方法构建太湖蓝藻生长(消亡)系数统计模型,为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2)基于生长模型的太湖蓝藻生物量预测模型构建该预测模型基于FVCOM模型,引入本文构建的蓝藻生长(消亡)系数统计模型,同时考虑复杂的动力学机制和外部条件,构建基于动力学机制的太湖蓝藻生物量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实现蓝藻爆发期的生物量预测模拟,揭示蓝藻生长过程与外界环境因子的相互影响规律。(3)太湖蓝藻生物量模型模拟案例分析本研究以太湖浮标监测站点的实测数据为数据源,使用基于动力学机制的太湖蓝藻生物量预测模型,开展太湖蓝藻生物量模型模拟研究,并对模型模拟结果和实测数据进行案例分析。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预测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太湖蓝藻生物量在短期内的起伏变化趋势,较真实地反映太湖蓝藻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特征。
其他文献
本文以IP热为背景,对我国影视业的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以其基本概念和表现形态为主,简单分析了影视业所面临的发展危机与发展途径,希望文中内容能够为各个媒体人员提
目前,非饱和土的研究是岩土工程界的一个热点,而该研究着重从理论与试验两方面着手。与饱和土相比,非饱和土存在着四相体系,其中气相的存在使它的性质变得相当复杂,给岩土工
【正】 应德田的回忆录《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中写道:张学良将军在最高军事法庭上,从怀里把自己密藏了多年的小皮包掏出来,从里面取出一张“九·一八”时蒋介石命令他不要
西藏某水电站工程位于高海拔(3200m~3300m)地区,建设过程中受地域环境和外部不利因素影响,中热水泥一度中断,为保证某水电工程混凝土生产的连续性和建设正常推进,经研究复核
目的:分析秋龙筋降糖中药制剂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小鼠降低血糖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取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及观察组,模型组、阳性
为丰富稀土产品 ,拓展稀土应用领域 ,以现有稀土产品之一的碳酸钆为原料 ,通过水热结晶 ,直接合成水合碳酸钆薄壁纳米管 ,用粉末X射线衍射、热分析、透射电镜技术表征了样品
针对TC4钛合金激光、氩弧斜角度焊接疲劳性能展幵对比试验研究。对两种斜焊缝试样的疲劳寿命和疲劳断口进行了対比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氩弧斜焊试件的疲劳寿命相比激光斜焊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的浪潮中,以江苏科技大学能动学院大二年级学生管理为例,探索新型学生管理的有效路径,包含传统教师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和新型学生自我管理方式.两
网络新闻媒体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大新闻媒体”,网络新闻媒体主流化的同时也让网络新闻成为新闻消费的主要对象。但是我国关于新闻消费尤其是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在使学生的学习倾向于从浅层学习中获得即时满足感的同时,也为深度学习提供了新的研究空间,为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