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拍拍贷的成立,填补了我国网络借贷市场的空白。自此,我国网络借贷市场则呈快速发展趋势。网络借贷在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推动金融领域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行业乱象丛生、鱼龙混杂。在行业发展初期,监管当局采取观望态度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一旦初具规模,监管和法律就应当及时跟进。本文通过介绍网络借贷概况,揭示出网络借贷平台暴露的风险,深刻剖析风险背后的成因,并从法理及经济法的角度,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P2P网络借贷的概况,包括操作流程,目前国内的几种有代表性的模式,网络借贷的特征。之后对网络借贷兴起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既有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法律和思想意识方面的原因。最后对网络借贷进行定性,经过分析论证,笔者将其定性为准金融机构。第二部分,通过案例介绍,指出行业内网络借贷平台存在的风险。关于案例的介绍,笔者要么是从网贷平台自己的网站公告上知悉的,要么是从相关报纸的报道上摘抄的,以确保案例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在风险方面,笔者尽可能深入挖掘平台所存在的所有风险,确保全面性,并逐一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剖析风险背后的成因。笔者认为,P2P网络借贷平台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身份地位不明,监管缺失;无行业标准,行业自律缺乏;运营成本高昂,管理经验缺乏;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不健全。第四部分,笔者首先明确了监管的依据,而并不是沿循老路,认为有问题就要监管。笔者认为要监管必须有依据。在依据里,笔者从法理及经济法的角度,结合目前行业平台表现出的良好意愿为监管提供支撑。随后,笔者结合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做法,为建议提供可行性论证。最后,基于我国的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