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的历史必然与实现路径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henjl1234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满足群众多元文化消费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中华民族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五千年文明古国风光无限,在明清时期却遭遇文化衰落的现实,这给予改变当代文化建设弱势地位重大启示。因此,从分析文化强国的历史必然出发,准确把握文化强国的价值内涵,客观分析文化强国之路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而提出文化强国的具体实现路径,描绘出从文化大国成为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具体来说,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加以分析和研究:第一章,整理分析文化强国建设的国内外研究,指出文化强国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并对文中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加以说明。第二章,探讨文化强国的概念和理论基础。文中对文化强国的价值内涵进行解析,并提出文化强国的三大理论基础:马克思的文化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及文化软实力理论。第三章,阐述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诉求。建设文化强国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还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客观需要,更是满足群众文化消费需求的必然要求。第四章,深入研究古代文化强国的世界影响及其历史启示。通过对古代文化由胜而衰的现实加以分析,提出文化交融、文化传承创新及文化自觉对于当前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价值。第五章,分析文化强国建设的严峻挑战。通过具体分析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我国文化创新力的弱势、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薄弱、教育创新动力的不足,论证当前文化全球化趋势给文化强国建设带来的巨大挑战。第六章,论述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机遇。从经济建设的成就、文化产业的发展、党的文化自觉、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等方面,阐释文化强国建设具有的发展机遇。第七章,重点阐述文化强国的具体实现路径。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围绕加强文化话语体系建设、文化创新力培养、加强文化产业建设、增强教育创新力和文化传播竞争力,论述了实现文化强国的推进路径。
其他文献
戴季陶是近代中国思想较为复杂的知识分子,也是五四时期在中国译介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国民党有识之士,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译介与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史中占据一席之地。事实
国家是保障人民基本权力与根本利益,囊括血缘、族群、地域、经济、文化、历史的政治共同体,它产生于社会、高于社会并日益同社会相分离。国家认同实质上是对本国现有生产力发
随着现代化加速前行,当下,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浪潮中,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一方面拥有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面临着现代化带来的时代挑战。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对传统村落的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