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我国对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强度持续性地增加,国土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未能得到有效的重视,因此造成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空间发展无序、区域发展失衡、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解决以上矛盾与问题,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为城镇建设空间、农业生产空间、生态环境保护空间的合理布局提供优化方案,构建科学高效有序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命题。“双评价”作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功能分区的科学基础,通过对国土空间内各类资源本底要素进行评价,梳理各类要素的约束条件,发现现状国土空间开发存在的问题与主要矛盾冲突,从而对农业生产空间、城镇建设空间、生态保护空间的开发利用方式与发展方向进行有效指导。县域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是空间要素管控措施落地的重要规划层级。因此更加需要全面科学地评价县域尺度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做好县域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本文了解并掌握了国内外关于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的研究动态,同时借鉴现有研究的理论支撑与方法,基于自然资源部2020年1月发布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确定了商州区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的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即“单项评价—集成评价—国土空间功能分区—矛盾冲突分析—用地调整及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预判符合商州区实际情况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以商州区30m×30m的栅格数据为评价单元,从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生态、自然灾害、区位条件六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GIS空间分析法对各类单项要素进行评价。其次,根据各单项要素评价结果,运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及路径,对商州区农业生产适宜性、城镇建设适宜性进行集成评价,并测算水资源约束下的农业生产承载规模与城镇建设承载规模。根据农业生产适宜性、城镇建设适宜性等级评价成果,依据生态优先性、主导因素性、总体一致性原则,根据相应的条件划分商州区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在农业生产适宜性、城镇建设适宜性、生态保护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基础上,与现状耕地与城镇建设用地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商州区现状用地图斑与国土空间功能分区的矛盾与冲突。并结合农业承载规模与城镇建设规模测算结果、商州区土地整治规划、移民搬迁规划,对冲突图斑提出相应的优化调整措施。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提出商州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方向,形成对商州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结果得到农业适宜性评价最终结果,其中等级为适宜的国土空间面积为154.88 km~2,占商州区国土总面积的5.86%;评价结果为一般适宜的国土空间面积为663.43km~2,占商州区国土总面积的25.09%;评价结果为不适宜的国土空间面积为1812.14km~2,占商州区国土总面积的68.53%。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等级为适宜的国土空间面积为94.41 km~2,占商州区国土总面积的3.57%;评价结果为一般适宜的国土空间面积为709.07km~2,占商州区国土总面积的26.82%;评价结果为不适宜的国土空间面积为1817.64km~2,占商州区国土总面积的68.74%。商州区生态保护极重要区主要集中分布于商州区西部地区,面积683.04 km~2,主要分布于商州区的高山地区,占商州区国土总面积的25.83%。(2)商州区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评价结果:商州区农业生产空间面积为981.82 km~2,占商州区国土总面积的37.13%;城镇建设空间面积为107.47 km~2,占商州区国土总面积的4.06%;生态保护空间面积为1554.97 km~2,占商州区国土总面积的58.81%。(3)用地矛盾分析结果及调整:根据现状耕地与城镇建设用地分别于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结果、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成果进行空间叠加,得到现状耕地占农业不适宜区的面积为119.08 km~2,占现状耕地的30.02%。对其中65.91 km~2的低质量耕地进行整理;现状城镇建设用地占城镇不适宜区的面积为3.29km~2,占现状城镇用地的15.62%,对其中2.47km~2进行建设用地整理,0.82km~2的建设用地进行移民搬迁。通过上述评价结果与分析,提出商州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策略,农业生产空间以大荆镇、牧护关镇、腰市镇、麻街镇为主要发展片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培育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城镇建设空间构建以丹江为发展轴线,城关街办、大赵峪街办为发展中心,沙河子镇、夜村镇、刘湾街办、陈塬街办为重要节点城镇的城镇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新增城镇建设用地选择现状城镇建设用地周边潜力空间进行利用和建设,符合城市土地集约节约发展的方向,同时引导优化人口与产业布局,提升丹江沿线的轴线集聚能力;生态保护空间以杨斜镇、三岔河镇、黑山镇为主要片区,在保护现有生态环境资源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商州区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