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墨山水画由来已久,但是将焦墨作为一种绘画手段运用于写生之中并进行探索,却始于近现代。焦墨山水画较之水墨画,显得更为单纯,且对于用笔的要求更高。如若希望在最为简练的色度范围之内做到极尽丰富的效果,非不断地提升运笔质量不可。焦墨山水画中对于“墨从笔出”这一因果关系表现得尤为明显,再者焦墨中容易犯“苦”“板”“死”等弊病,王昊庐在评论程邃时曾有言:“润含春泽,干裂秋风,惟穆倩得之。”由此可见焦墨这一高古、大雅的绘画技法需要通过刻苦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程度,而且需要我们注意的一点是:要想达到“润含春泽,干裂秋风”的效果,就需要充分发挥“笔”和“墨”之间的因果联系。在此背景之下,笔者首先对古今中外有关焦墨山水画的论述资料进行了梳理,发现焦墨山水画拥有自己的发展脉络,其发展现状显示出焦墨山水画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且需要我们引起关注和重视。就焦墨山水画的“笔”、“墨”以及写生中对于“焦墨”的运用而言,笔者以前人经验作为指导,结合写生实践,探索并分析了焦墨山水画写生之中对笔墨范畴的运用方法,发现在焦墨山水画写生过程中,不同自然景物观照下,表现出的笔墨独立性,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关于焦墨山水画写生的笔墨运用,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线的运用,包括线的功能性、情感性、书写性、以及线的多重衍生与表达;二、墨的运用,包括笔因墨果、色层与虚实枯润、墨的审美诸范畴;三、笔墨关系,包括画面主体与虚实、画面意境与传达、物景特质与主体感受、自然空间与画面空间。通过对焦墨山水画写生中笔墨关系的分析和研究,笔者发现笔墨除了传统的表现方式以外,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阐释,比如“焦墨”在不同情况下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时用于起稿,有时用于创作。另外,写生最后终将落实于创作,在此基础上,笔者就焦墨在绘画中的运用以及创作和发展,从以下几点进行了总结:一、对传统笔墨的再认识;二、从焦墨到水墨到创作;三、焦墨山水画的展望。本文希望通过对焦墨山水画的研究,探索出焦墨在山水画写生中的表现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山水画笔墨语言。希望以此论文作为一个引子,开拓笔者在山水画学习道路中的视野,并为探寻山水画笔墨形式语言的同仁提供自己的经验和总结,以便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