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希逸三教融合思想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t_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希逸是南宋末理学家。他涉猎广泛,著作甚丰。其作品流传后世,影响深远。其中《三子口义》还曾对日本、朝鲜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盛传一时。林希逸是艾轩学派的传人,其学术源流可以上溯到二程,其主要活动时期是在理学繁荣发展的理宗朝(1224——1264)。在理学发展的同时,三教融合在宋代也有了长足发展,许多文人士大夫有以儒为主、释道为辅的三教思想,林希逸作为其中的一员,有着自己的特点。与他们相比,其三教思想更为公开、鲜明。通过对林希逸其人、其书及其思想的研究,可以得出林希逸对儒、释、道三教的观点。他以“无容心”的“道”为三教思想之核心,以此统一三教。在其三教思想的影响下,他对于物理之学、义理之学、性理之学并重。其注释《三子口义》遵从艾轩学派的以日用为根基的理念,既重视义理,又重视文章学。林希逸通过对文章的阐释来融入自己的三教思想。他的其他作品中亦处处体现其三教融合思想。他不拘泥于门户之见,不以正统自居。广泛涉猎佛教、道教的思想,谨遵艾轩学派以日用为根基的理念,充分发挥拿来主义,对三教的学说都有所吸收和借鉴,并形成自己独特的三教观。他与其他“阳儒阴释”、“阳儒阴道”的理学家相比更加鲜明、公开,其作品极力宣扬三教融合思想,指出三教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是“无容心”的“道”。虽然作品中有“吾儒”这样的字眼,但此亦是为其阐释三教融合思想服务的。虽然其表述是站在儒家立场,但是其公开而鲜明的三教融合观点在当时显得格外标新立异,其思想在理学繁荣的时代自成一家。因此其鲜明的三教融合思想对于研究宋代的三教融合具有典型性。
其他文献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近期疗效报道甚多,但有关远期疗效的观察尚不多见,特别是在中医药系统论治后的前瞻性观察则更少见.本组共观察48例,其中有40例伴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此
桑(Morus alba L.)属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桑科,是广泛分布在我国的重要的经济树木,目前国内外还未见其形态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联系的系统研究。为此,本实验对来源于不同气候区域的
高价互换配件是铁路机车检修采取互换修模式的重要保障。高价互换配件保有量在影响机车检修效率的同时,也直接影响检修成本。在对机车高价互换配件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批评柏拉图《理想国》指责苏格拉底所构想的"言辞中的城邦"过分追逐稳定性和统一性,无视公民的禀赋差异对于城邦政治生活的价值,这将使得城邦走向
铝毒是酸性土壤地区影响草本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全球性土壤酸化进一步加剧了铝胁迫对植物的危害。本文综述了铝胁迫对草本植物的农艺性状、光合呼吸作用、活性氧和抗氧
1 一般资料本组共89例,其中男46例,女43例;年龄1周岁以内者38例,2~14岁者25例,14岁以上者26例;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5年;发病部位在头面部42例,全身23例,四肢2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