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希逸是南宋末理学家。他涉猎广泛,著作甚丰。其作品流传后世,影响深远。其中《三子口义》还曾对日本、朝鲜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盛传一时。林希逸是艾轩学派的传人,其学术源流可以上溯到二程,其主要活动时期是在理学繁荣发展的理宗朝(1224——1264)。在理学发展的同时,三教融合在宋代也有了长足发展,许多文人士大夫有以儒为主、释道为辅的三教思想,林希逸作为其中的一员,有着自己的特点。与他们相比,其三教思想更为公开、鲜明。通过对林希逸其人、其书及其思想的研究,可以得出林希逸对儒、释、道三教的观点。他以“无容心”的“道”为三教思想之核心,以此统一三教。在其三教思想的影响下,他对于物理之学、义理之学、性理之学并重。其注释《三子口义》遵从艾轩学派的以日用为根基的理念,既重视义理,又重视文章学。林希逸通过对文章的阐释来融入自己的三教思想。他的其他作品中亦处处体现其三教融合思想。他不拘泥于门户之见,不以正统自居。广泛涉猎佛教、道教的思想,谨遵艾轩学派以日用为根基的理念,充分发挥拿来主义,对三教的学说都有所吸收和借鉴,并形成自己独特的三教观。他与其他“阳儒阴释”、“阳儒阴道”的理学家相比更加鲜明、公开,其作品极力宣扬三教融合思想,指出三教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是“无容心”的“道”。虽然作品中有“吾儒”这样的字眼,但此亦是为其阐释三教融合思想服务的。虽然其表述是站在儒家立场,但是其公开而鲜明的三教融合观点在当时显得格外标新立异,其思想在理学繁荣的时代自成一家。因此其鲜明的三教融合思想对于研究宋代的三教融合具有典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