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要求城市建设转向“内涵式”发展,旧城更新也提上了城市建设的日程。目前关于我国旧城更新方面的研究多是针对大城市或大城市边缘区,而对小城市发展的研究较少。小城市在发展过程同样经历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旧城核心区物质环境恶化、空间活力衰退和特色消失,形成“一半繁华、一半落寞”的新旧发展不同步的城市风貌,严重制约着小城镇的健康发展。本文选取西北地区四省交界处的陕西榆林市定边县作为研究城市,在历史变迁的过程中,有不同驱动要素导致城市的发展。然而旧城区西正街片区更是亟需通过更新来转换功能、空间和形态,激发城市的有序健康发展。因此,选择西正街片区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现状产生的各类问题,从多维度多层次的角度出发研究,运用城市设计理论,制定片区旧城更新策略。西正街片区作为联系城市主轴线上两大中心的段落,承担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城市修补”理念,采用城市触媒式更新、针灸式更新模式,对文化进行修复与再生,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集体记忆。因此提出“幸福生活、定边印象”的更新总目标,通过对城市以及片区现状发展条件的分析,结合发展契机,论证片区更新的必要性,明确该片区具备西北地区中心城市旧城更新的代表性以及所处更新阶段和核心问题是文化不显。从空间、建筑、设施、交通等方面分析,识别出该片区交织存在着“功能性衰退、结构性衰退及物质性老化”的现状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结合触媒点以及针灸穴位构建片区旧城更新的核心思路,突出整体性与针对性,指导空间策略的方向。然后,提出西正街区的旧城更新空间策略,归纳总结为城市街巷活力活化、增加公共交往空间、塑造旧城建筑风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以及优化城市交通环境等五个方面。同时,配以相契合的实施保障措施,通过合理规划落实了更新目标,切实应对了旧城面临的问题与矛盾。文章前两部分是对旧城更新的理论研究,是文章研究的基础与核心引领;三、四部分是对西正街片区旧城更新的必要性与更新对象的分析研究,重点挖掘导致旧城没落的实质原因,基于问题导向下制定旧城更新策略;第五部分是本文的核心章节,确定西正街区更新的整体思路,明确更新策略与设计的具体方法,希望能使西正街片区的文化得以延续、空间环境有所改善,城市风貌体现出识别性与归属感。文章最后一章为结论,同时指出了文章的不足之处,希望为后续过程的研究提供借鉴。本文通过对研究对象更新影响要素与空间问题的分析,试图探索适用于小城市旧城更新的策略与方法,一方面是基于“城市修补”理念下,对城市触媒式更新与针灸式更新相结合的更新方法应用;另一方面,希望结合规划管理,探索如何实现以地块导则配合微观更新层面的管控要求来提高规划实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