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以来,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社成为城镇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必然结果,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展开并不断升温,得到了我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社区治理作为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新型城镇化和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社区治理,西方学术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我国学者对城乡社区的治理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本文在社区治理的理论视角下,以江阴市的绿园社区、泾南花苑和山泉花苑三处典型农民集中居住区为案例,从社区治理模式、社区中的居民认同和参与两个视角对集中居住区的治理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民集中居住区实质上依然是乡村共同体,在延续乡村治理文化的同时,社区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得到明显拓展,在政府或村集体的主导下形成了不同于传统的城乡社区治理的模式。文章从社区服务供应主体的角度,将三个社区的治理实践总结为多元主体共治、政府-村集体二元共治和村集体单中心治理三类不同的治理模式。受经济社会背景、农民集中居住意愿、治理主体权能清晰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治理模式中的居民社区认同和参与之间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均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梳理三种治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农民集中居住区治理中应当注意的普遍问题:一是居民的生活适应缓慢,不仅增加了社区治理难度,而且阻碍了居民社区认同;二是针对于异地安置到城镇的集中居住区,兼具城市和农村两种治理形式,治理主体更为复杂,容易出现治理主体职能模糊的问题,同时政府行政力的干预也会导致“不接地气”的治理行为;三是对于缺乏广泛参与的村集体单中心治理格局,治理效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本研究的结论对丰富我国社区治理研究、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七个章节,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数据获取,以及全文的研究框架。第二章,相关研究进展。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和社区治理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指出我国集中居住区治理研究的不足。第三章,研究区域概况。概述了江阴市的基本社会经济概况,选取三处典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并结合其所在镇的背景进行介绍。第四章,社区治理模式研究。从政府、市场和社区组织等治理主体及其职能的角度着手,总结出不同的社区治理模式。第五章,社区治理中的居民认同与参与。在介绍居民社会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分别从居民满意度、身份认同、意见和建议的角度考察居民社区认同程度,以社区参与类型和参与程度评价社区参与水平,分别对整体情况和各社区的情况进行分析。第六章,不同社会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从建设背景、推进方式、治理主体情况、社区参与、优缺点等角度对三种治理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其共性与个性特征,指出农民集中居住区治理中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促进社区治理的建议。第七章,结论与讨论。在总结全文主要发现的基础上,提出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的建议与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