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道坎银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黑宝山镇南10公里处,地处兴蒙造山带东部,是多宝山矿集区内新发现的首个以银为主的矿床。矿体赋存于泥盆纪泥鳅河组地层中,直接赋存围岩有凝灰岩、灰岩、炭质板岩和蚀变安山岩等。矿区岩浆岩主要为花岗岩类和中基性侵入岩,其中辉绿岩、辉绿玢岩和石英闪长玢岩与矿体关系密切。矿区主要控矿构造为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构造,矿体与侵入岩沿北西向构造带展布。二道坎银矿床目前主要控制有Ⅰ、Ⅱ号两个矿体,为脉状、岩墙状矿体,两个矿体银平均品位分别为315.63g/t和550.71g/t。矿石类型为构造角砾岩型矿石,角砾大小在几毫米至十几厘米之间,角砾岩性多为蚀变安山岩、次火山岩及碳酸盐组成。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白铁矿、深红银矿、脆银矿、辉银矿,表生矿物有锰铅矿、软锰矿、针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长石等。矿石构造主要为角砾状构造、块状构造、网脉状构造和晶洞状构造,矿石结构以交代结构、结晶结构为主,固溶体分离结构及压碎结构次之,还可见黄铁矿的莓粒状结构、磁铁矿的环带结构。通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测试,确定了主要载银矿物为银的独立矿物:深红银矿、脆银矿和辉银矿,银在其中占比达到59.39%~85.04%,在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锰铅矿和软锰矿中银占比低于5%。银矿物的嵌布形态有包裹银、粒间银和裂隙银。银也以类质同象和亚显微包体形式赋存于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中,在锰铅矿、软锰矿等含锰矿物中则以离子吸附态赋存。不同深度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还表明,Ag由矿体深部向浅部更为富集。结合矿物组构特征及矿物微区分析,将成矿过程分为三期:沉积期、热液期和表生期,其中热液期为主成矿期,表生期存在次生富集。又将热液成矿期划分为三个阶段:石英-氧化物阶段、硫化物阶段Ⅰ和硫化物阶段Ⅱ,硫化物阶段Ⅰ为银的主成矿阶段。矿物组合及矿物电子探针成分指示成矿热液为低温体系,矿床为低温成矿,黄铁矿微量元素揭示了成矿热液中Mn、Ag等成矿元素的富集、迁移和沉淀规律,矿床经历了沸腾、混合、充填等成矿作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初步认为该矿床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银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