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经济学视野下的宋代演艺市场研究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_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尝试运用音乐学(音乐历史学)与经济学(艺术经济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宋代演艺市场为研究对象,对宋代音乐发展中的若干经济问题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试图通过对宋代“音乐经济”现象的研究,对音乐学与经济学的有机结合进行初步实践,并为推动艺术经济学的发展做出有益探索。  本文共分绪论、背景论、本体论、营销论、生产论、余论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围绕两大问题展开:  一、宋代演艺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其时代特色。“背景论”梳理了自春秋战国至隋唐五代演艺市场发展的基本脉络,并对促进宋代演艺市场成熟与兴盛的时代环境进行概述。“本体论”着眼于演艺市场本身,对市场类型、市场结构、市场管理等方面进行解析。“营销论”以市场促销为切入点,探究演艺市场中商业经营者与音乐生产者应对市场竞争的策略及其效用、特点。“生产论”以专门性(勾栏市场)、依附性(酒店、茶坊市场)与民俗性(节庆、游乐、礼俗市场)三类市场为代表,论析了演艺市场中具体的音乐生产与消费情况及其相关的经济问题,并就不同类型的演艺市场进行比较。  二、社会经济变革对宋代音乐转型的影响。在“唐宋变革”的时代大背景下,面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豪商巨贾的活跃、财富力量的崛起、社会活力的增强,宋代政府转变了经济管理模式,由以往(中唐以前)对“权力”的追求转向对“利益”的关注,甚至以一个“合作者”、“合伙人”的身份广泛参与经济活动,并凭借行政手段与民争利、与商分利以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在此影响下,民间的演艺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与此同时乐人群体也随之发生变化,不仅涌现出大量以游民为代表的“非籍”乐人,而且乐人的职业身份也开始“异化”,即由社会地位低下的传统身份的“乐人”,转型为具有“亦艺亦商”、“艺商兼备”的特殊身份的“商人”或称“艺商”。而作为艺术/音乐生产者的“乐人”的身份与性质的“异化”,无疑是促使宋代音乐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经济学视角关照音乐史上的具体问题,将艺术经济学相关方法与理论运用到古代音乐史的研究中。本文认为,音乐学(音乐历史学)与经济学(艺术经济学)的结合不仅有必要,而且很可行,更具有理论价值与学术意义。经济学方法的借鉴与理论的引入,有助于我们以更加全面、新颖的视角去捕捉、审视音乐发展中的经济问题,以及影响音乐历史进程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基于上述,本文主张在音乐史研究中合理借鉴经济学(艺术经济学)的相关方法与理论,以更为广阔的视野、更为综合的方法去解读古今中外的种种“音乐经济”现象,并揭示其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其文化内涵。
其他文献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学习钢琴已成为大多数孩子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首选。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超过3000万
期刊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现代景观专业的发展才经历了百年多的历史,其发展已经越来越凸显出积极向上的势头,城市景观中的公共空间自然也体现了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城市中公
学位
本文从古典艺术思维的角度,以传统哲学中的“象”思维为研究方法,深入考察了中国传统绘画理论术语——不似之似。本文认为“不似之似”是中国古典艺术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不
期刊
结合园林四要素和国内外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对漯河森林半岛居住小区整体规划,再到堆山叠石、庭院理水、花木配置、建筑小品逐一分析总结,对一个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完整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