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新时代,但受成本和技术的制约,新能源尚未形成产业规模,面对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客观现实,传统能源的主导地位仍然难以改变。因此,促进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维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生态脆弱区,煤炭资源型城市内一个因子的微小变化都有可能引起“蝴蝶效应”,加上城市快速发展变化存在的生态安全隐患,触发或量变的累积均可能导致生态安全状态的恶化、质变甚至突变。因此,无论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角度,还是从能源革命的生态安全观角度,必须加强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演变机理与评价领域的研究。 本文以生态经济学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等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依照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到理论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路线,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结果验证与反馈”的论文写作路径,以焦作市为例,开展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演变机理及评价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阐释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综述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内容,界定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的相关概念,从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等三个方面介绍研究区域,阐明研究的理论基础。 (2)构造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分析其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关系、自组织特征以及非线性动力学过程等耗散结构特性。基于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的认识,分析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及子系统内存在着诸多要素参量、参量间复杂的非线性耦合、协同关系,探讨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失稳及演变分叉现象。 (3)将能值分析法和生态足迹法结合建立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演变过程分析模型,以焦作市为例测度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演变过程中六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消耗情况,定量呈现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安全的变化情况,提炼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演变过程呈现的特征。 (4)研究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演变的外源触发和内源激化因子,利用扎根理论和 DEMATEL方法计算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的序参量,构建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和经济生态安全子系统、自然生态安全子系统、社会生态安全子系统四个超循环组织模块,并剖析每个模块内在的循环系统、耦合关系和反馈机理。 (5)构建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语言 AHP和变异系数法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权重计算方法,采用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法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定量衡量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水平,通过对焦作市的实证分析得出决定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水平的关键因子,及生态建设的薄弱环节。 (6)建立基于灰色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演变趋势预测模型,依据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对煤炭资源型城市未来几年生态安全状况进行预测。根据焦作市生态安全评价和预测结果,对焦作市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提出对策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