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平台构建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xj2jx0oo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迭异常迅速,学校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地进行组织和知识创新。同样,对于身处这个时代的教师们来说,一个信息爆炸及终身化学习的社会己悄然来临,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行进,时代与社会对他们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者,而是知识的创造者。教师的知识就是学校的资本,教师的隐性知识更是学校知识创新的源泉,对隐性知识的发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知识结构水平。但是就目前来说,学校对教师隐性知识的关注尚且不够。因此文章在研究国内外相关领域有关知识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教师隐性知识的定义及特征做了详细分析;以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的知识转化理论为依据,建立知识吸收模型和转化模型,根据教师自身特点分析其知识吸收的来源及转化过程;而后为加快知识转移与转化,学校需要将教师隐性知识进行共享,让更多的教师去学习他人的经验及技巧等,使知识处于不断的更新流动之中,由于隐性知识不易编码、难以传播,共享过程受阻。据此,文章建立知识外显模型,将教师隐性知识外显成显性知识,达到共享。学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教师,也就是人的因素,教师隐性知识的共享是在学校知识管理机构环境下,发生在教师隐性知识拥有者和教师隐性知识需求者之间的活动,而学校知识共享机构要做的就是给广大教师提供平等自由的交流环境,让教师在知识共享性环境下互相交流,互惠互利。因此文章构建了知识共享平台,分析教师如何在平台中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并详细描述平台的工作流程和原理,以案例进行说明;最后,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在知识共享平台中的具体应用。平台的建立和使用将会加快教师的知识流动,使教师知识结构得到提升,并对学校进行知识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各样的网络论坛极大地拓展了人们信息交流和分享的渠道。然而,网络水军混杂其中,大大降低了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