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C‐32在急性肾损伤肾小管修复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bq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为临床常见危重症,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突然下降,临床表现为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全身各系统症状。尽管人类对AKI的诊断治疗水平尤其是肾脏替代技术有了长足进步,但AKI死亡率仍高达5%-10%,伴肾外器官衰竭患者可达50%-70%。此外,AKI是引发慢性肾功能不全常见原因之一。急慢性肾损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因此,积极寻找AKI发生及发展机制,对AKI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一直是全球肾脏病研究者的热门课题。肾脏急性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Acute Ischemia-reperfusion Kidney Injury,AIKI)是临床最常见的AKI病因之一,其主要病理特征为急性肾小管坏死。研究表明,急性肾小管坏死发生后细胞周期循环在肾小管修复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业已证明,补体应答基因-32(Response Gene to Complement 32,RGC-32)为细胞周期关键调控分子,促进细胞周期循环参与细胞增生。本研究第一部分在建立AIKI动物模型基础上,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了RGC-32在AIKI大鼠肾组织中的动态表达变化及分布,并初步了解其在AIKI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研究发现,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24h后,RGC-32在肾组织表达水平出现明显下调并持续至缺血再灌注后72h,术后1周其表达量逐渐上升至基本正常水平,提示RGC-32可能在急性肾损伤过程中发挥作用。随后,为明确RGC-32在大鼠AIKI过程中的可能机制,本研究第二部分通过体外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模型,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干预RGC-32表达,进一步观察了RGC-32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及修复的影响。第一部分:RGC-32在急性肾损伤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目的】:通过建立大鼠AIKI模型,观察RGC-32在AIKI大鼠肾组织中表达变化与分布规律,了解RGC-32在AIKI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国际公认的双侧肾蒂夹闭法建立AIKI模型,SD大鼠随机分组:(1)模型组(AIKI组)(n=64):分离大鼠双侧肾蒂,持续阻断45min。并分别于肾脏缺血再灌注后2h、6h、24h、48h、72h、1w、2w、4w分别处死大鼠8只。通过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留取肾脏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明确肾组织损伤程度及RGC-32表达变化与分布规律。(2)假手术组(sham组)(n=64):仅分离双侧肾蒂而不进行肾蒂阻断,其余操作同AIKI组。【结果】:(1)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现:正常大鼠肾组织中RGC-32主要表达于近端小管、远端小管及集合管上皮细胞,肾小球仅有微弱表达;RGC-32在肾小管间质及肾脏血管无表达。(2)AIKI组缺血再灌注后2h、6h、24h、48h、72h、1w、2w、4w RGC-3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0168±0.0029,0.0156±0.0021,0.0065±0.0013,0.0075±0.0013,0.0096±0.0014,0.0132±0.0016,0.0169±0.0014,0.0179±0.0022。其中缺血再灌注后24h、48h、72h两组间RGC-32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RGC-32 m RNA表达水平变化与免疫组化结果相符。RGC-32蛋白表达与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514,P<0.01)。【结论】:(1)首次发现RGC-32蛋白在正常SD大鼠肾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肾小球系膜细胞可有微弱表达,肾血管及肾小管间质无表达。(2)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RGC-32于再灌注后24h-72h表达水平明显降低。RGC-32可能在AKI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二部分:RGC-32通过细胞周期参与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及修复过程【目的】:通过体外肾小管损伤模型,研究RGC-32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周期影响以及参与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修复过程的作用。【方法】:(1)体外培养NRK-52E细胞,TNF-α(10ng/ml)干预制备体外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模型并鉴定。(2)采用瞬时转染技术分别转染RGC-32真核表达载体和RGC-32 si RNA,制备RGC-32高表达组及RGC-32敲低组,验证转染效果。(3)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RGC-32高表达组及RGC-32敲低组细胞周期变化。(4)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细胞损伤标志物及细胞外基质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RGC-32敲低组G2/M期比例明显增多(P<0.05);RGC-32高表达组S期比例明显增加(与空白质粒对照组比较P<0.05)且不影响G2/M期。(2)与对照组相比,RGC-32敲低组细胞损伤标志物NGAL、KIM-1及细胞外基质α-SMA、Fibronectin表达明显增高。【结论】:RGC-32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G2/M期在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民间美术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是美术教育、创作和研究所依托的重要的资源库.将民间美术资源有效引入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能启发学生学会鉴赏这些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提
期刊
期刊
期刊